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城市联盟 筑牢信用

  信用信息平台的建立,让信用变成了社会资源,在现实世界中流动了起来。而信用城市联盟的出现,则在横向平面上放大了信用这一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为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载体。

城市联盟 筑牢信用

吕苏娟

  近日,《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杭州将联合湖州、嘉兴、绍兴市,打造信用城市联盟,推动跨区域的信用信息互查、诚信企业互认、信用服务机构备案互认工作。这是我省“信用浙江”建设的一大成果,也是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11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强调,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过去,因缺乏信息的互联互通,“一地失信,换个地方再骗”的现象屡屡出现,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而今,随着互联网普及度不断提高,各类信用信息平台不断涌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以浙江为例,只要点点鼠标,在浙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就可实时查到249万家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信用记录,及5612万户籍和流动人口信用记录,这些信用与企业和个人在当地所能享受到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市场、旅游等公共服务直接挂钩。而此次信用城市联盟的成立,将让这一范围不再仅局限于“当地”,而变成了联通共享,震慑作用极大。

  不过,未来要真正让信用城市联盟发挥出最大作用,各地还要就信用等级怎么评判、不同的信用等级与哪些服务挂钩等方面达成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杭州已在打造“城市+信用”模式,探索将“市民诚信卡”信用积分与志愿者服务、公共自行车、图书租赁、校园健身、惠民医疗等挂钩,通过信用积分,让市民享受到安心“学”在杭州、畅通“行”在杭州、舒心“住”在杭州等惠民政策。但这一模式,要在其他三地实行,还需要当地政府作出各种努力。

  在很多人眼中,社会信用体系就像一张网,企业、政府等建立的信用信息平台仿佛“经线”,信用城市联盟则似“纬线”。信用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了政务、个人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让信用变成了社会资源,在现实世界中流动了起来。而信用城市联盟的出现,则在横向平面上放大了信用这一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打破了一地政务、个人、企业等信息交换的壁垒,实现了信用与当地社会福利的直接挂钩,同时,也为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具体的载体。未来,通过“经纬线”的交叉和重叠,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将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可将触角伸到更多领域和地区。

  期望信用城市联盟这个支点能不负众望,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助力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完美。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城市联盟 筑牢信用 2016-11-02 浙江日报2016-11-0200014;浙江日报2016-11-0200012 2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