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重建微观均衡
增强企业信心

  供需均衡重建是当前经济趋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就业与工资,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均衡的正在形成,从而阻止经济进一步下滑。

  中国经济之所以至今并未出现3年多前就甚嚣尘上的所谓“硬着陆”,主要原因就是收入增长回落相对较少。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这几年大致每年减少200万至400余万,但因农村仍有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加之高龄农民工的到来,因而实际劳动供给仍能有所增长。同时出口增长高位下滑,但因投资增长回落滞后,劳动需求仍大于劳动供给。因此在这一情况下,工资增速虽持续回落,但2011年至2015年,居民收入年均增速仍比GDP年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形成了收入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和促进。

  2011年至今,外出农民工及其工资增速均双双同步回落。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长,从2011年的3.4%回落至2015年的0.4%,2016上半年亦为0.4%。全国外出农民工工资名义增长,从2011年的21.2%回落至2015年的7.5%。但如与2012年的11.8%相比,农民工工资名义增长回落不到4成。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亦一直处于回落之中。这既反映了城镇就业的结构性困窘,即就业虽有一定增长,但缺少令人向往的较好岗位;也反映了白领工资的降低,因为城镇就业人群中的白领比重明显较高,当然其中某些下降不乏合理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从2011年8.4%回落至2015年6.6%,回落约2成。但2011年至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仍有8.4%。这就较好地支撑了消费增长。2011年至2015年,全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11.2%,即使2015年,亦仍比上年实际增长10.6%。

  然而必须看到,出口和投资年均增速回落,均远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的回落。2011年至2015年,出口年均增速仅3.5%;投资年均增速2011年为23.8%,2013年仅9.6%。由此可以看出,消费增长对于当下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这些数据令人强烈感受到了企业所经历的痛苦,以及所作出的艰苦努力。2011年,中国出口从2010年增长30.5%水平上,猛然跌至15.2%,2012年进一步跌至5.0%,2015年出口增长为负1.8%。面对经济气候倏然从热到冷的急剧巨变,多数企业难以应对,不知所措。

  然而生产经营还得维持,工资还得涨,否则真的只能关门大吉,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2011年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年均增长仅0.9%,而此前的1998年至2011年,这一指标曾高达33.3%。企业亏损面2014年2月达到20.9%,为2011年以来最高。

  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降低成本,以及以收缩和稳健为基调的生产经营策略,以求重建生产经营均衡。根据估算,企业管理费用占销售比重,这一时期起码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同时,2011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存货及产成品累计同比增长,从2011年2月的29.0%和22.0%,降至2016年7月的负0.8%和负1.8%。不过因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当前企业存货与产成品实际仍属正增长。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1年2月的58.6%,下降到2016年7月的56.4%,表明企业财务稳健正在实现重建。进入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重现月度累计6%左右的增长,8月份因出口较好和上年基数较低,工业利润同比增长更是达到19.5%。

  现在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要努力避免工业企业过于稳健和理性。因为现在这一迹象比较明显,这包括民间投资增长持续58个月回落,存货按货币计算持续8个月负增长,用工增长小心翼翼等。片面采取刺激政策并不可取,不一定有助于实体经济改善,因为分析表明超发货币至少短期内并未相应进入工业企业。当前关键还是加大改革力度,以实际行动增强民间投资信心。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重建微观均衡
增强企业信心
2016-11-02 2039687 2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