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今日绍兴

新昌:治水不息,红利不止

  新昌:治水不息,红利不止

  陈全苗 孙艺秋

  这是一则前不久被多家媒体报道过的新闻:

  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一个与磐安县交界的偏远山村,这两年因为乡村旅游搞得十分红火,村里一位老太太只是卖玉米饼,一年就赚了二三十万元。

  而一位叫杨文斌的上海“资深驴友”,去年在新昌投资了乡村民宿,今年又准备投资几家民宿……

  但要知道,在几年之前,新昌农村的小溪小河,大多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是持续不断的治水、治污,才让这些“穷山恶水”,成了“金山银山”。

  全面改善环境,让百姓有获得感,能分享治水带来的“红利”,当是“五水共治”最主要的目标。

  近三年来,新昌大力度开展“五水共治”,成绩斐然:2014年成为全省第一批“大禹鼎”获得者; 今年正式获得“国家生态县”称号;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江”交接断面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

  “再捧全省治水工作大禹鼎!”为实现这一新目标,新昌县委、县政府坚持铁腕治水不松劲,特别是对治污工作又作出了“三治一提升”的战略部署,以期给新昌人民带来更多的“红利”!

“三位一体”:新一轮的治水“倒逼机制”

  今年7月,在绍兴市首批开通“河长通APP”,已注册河长336人。

  8月,建立了“新昌治水”微信群,要求全县各级河长、各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全部加入;同时,又建立了“五水共治、生态新昌”微信公众号,面向的是全县人民。

  从几年前的“双清”(清理河道、清洁乡村),到2013年下半年开始的“五水共治”,连续多年的“治水”,如何保证各级部门不松懈、不泄气?新昌县专门开通了这三个“信息快车道”,从运营的情况看,效果十分明显。

  比如,“河长通APP”对每一位河长的巡河轨迹,都会自动记录,实现巡查记录电子化监督管理,以“倒逼”河长经常性地巡河。对每一次巡河发现的杂物漂浮、河岸坍塌、污泥淤积等问题,拍照上传,然后,小问题当天解决、综合问题一周内必须解决,再拍照上传,问题处置率纳入年终考核……

  新昌县治水办专职副主任、环保局副局长何乐钦说,“河长通APP”开通以来,各级河长的劲头更足了,发现问题的眼睛更亮了,整改措施的出手也更快了,甚至出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竞争”场面。

  那么,如何加强考核的公正性、如何更好地监督?出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怎么办?这时,“新昌治水”微信群“登场”了。

  比如今年8月11日,一位河长在巡河时,发现辖区内某段河道水质异常,还散发出异味,顺河往上,发现污水都来自一段爆裂的污水管道,因事态紧急,河长将这一“难题”上传到了微信群。职能部门看到后,立即作出应对措施,水务集团、园区等迅速派人到事故点抢修管道,环保局同步要求沿线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防止污水外排。不到一天的时间,管道完成了整改,沿线企业也恢复了生产,这起突发事件及时得到了妥善处理,整改后的河道照片也在群里发布。比进度,比措施,比成效,微信群成为了各河长单位赛亮点、比成绩的平台。

  河长通、微信群与微信公众号,是新昌专门构建的“三位一体”的“信息快车道”,三者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信息化治水”的长效机制。

  何乐钦说,对“五水共治”,新昌确实是花了大力气的,是真正的“铁腕治水”。因为几年前,曾出现过一次新昌江严重污染的事故,一度还被国家环保部“戴了帽”,正因为这样,新昌的治水意愿特别强烈,动作也特别大,早在“五水共治”之前,新昌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双清”行动,特别是强势整治了污染严重的医药企业。而这三年的“五水共治”更把这一行动推向了高潮。

  痛定思痛的新昌,就这样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墙角,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姿态,步步为营,步步推进,同时以“河长制”为核心,以部门、党员干部为主力,不断建立更高效、长效的治水机制。

“三治一提升”:农村治污迈上新台阶

  治水的关键,在治污;治污的关键,在农村。

  新昌是一个山区县,山多溪多山村多,钻山穿林的大河小溪弯弯曲曲,倚山而建的山村也是零零落落,因此相对于平原地区,新昌的农村治污工作难度更大。

  山村百姓的想法很朴素,凭什么要支持你们治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新昌县治污办副主任、县农办副主任梁春源说,2014年实施第一批98个农村治污项目时,村民当时确实有些不理解,甚至不支持。虽然在工程实施时,治污办秉承着“农村治污景观化”的理念,治污到哪里,就美化到哪里,或是种上一排红豆杉,或是植上一片花草,要不就是建一个景观标志,可村民依然认为这只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治污难度相对较大。

  事实是最好的教科书。随着治污工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逐渐走进了各个山村。大家终于感受到了治污的好处,更感受到了那一个个“形象工程”,最后都成了吸引游客的“一个个景观”。

  治污工作突然变得简单了,村民由被动变成了配合,“热脸孔”不再贴“冷屁股”了。

  2015年,新昌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治污理念——“三治一提升”,即把治脏、治乱、治臭与村容村貌的提升结合起来,它要求在实施治污工程的同时,与道路硬化、立面改造、公厕改造、绿化工程等通盘规划、同步建设,实行“标准化改造”,整体推进,整体提升。

  这是对前一年治污工作的一个推进,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将治污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了起来。

  在此基础上,开展“示范村”评选,倒逼各个村特别是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015年,完成了220个村的治污工程;2016年上半年,又完成了65个。除去因地质灾害等原因不能治理的几个村之外,全县现已实现了农村治污全覆盖。

  3年中,政府共投入治污资金8.5亿元,受益农户达到了11万户。而新昌推行的“农村治污景观化”,也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么,治污效果到底怎么样?去年九十月间,省治水办一行五人到小将镇茅洋村检查工作时,检查人员在不要何乐钦、梁春源陪同的情况下,搞了一次“微服私访”,查看农房的屋前屋后有没有污水、有没有蚊蝇,又找村民了解情况。村民都说,我们村治污工程建好后,村里污水不再横流,河水更清了,环境更好了。

  这让梁春源深感欣慰,他说:“老百姓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评价。”

  很显然,政府工作与百姓利益,只要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好心就一定能办成好事。

共享红利:用行动为“治水”投票

  投资乡村,投资民宿,并不稀奇。可接连有20多位上海客商投资新昌农村,就不同寻常了。

  2015年上半年,新昌县儒岙镇横渡桥村突然来了一位上海“投资客”,说要租几间房,做乡村民宿。

  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位置偏僻,又名不见经传,上海客商是如何找到、又如何决定投资的?

  曾经跟踪采访过这位上海投资商的新昌县新闻网记者说,这其实是一个“偶然”。因为这位叫杨文斌的上海松江人,其实只是一位资深驴友。去年他来新昌旅游后,发现了这里的好山好水,于是突发兴趣,投资300万元,在横渡桥村租下了几间民房,改造成了一个高品位的乡村民宿“净谷”。虽只有9个房间,却要780元一间,在每个双休日竟还一床难求,非常火爆。

  再之后,就不再是偶然了。因为这位“驴友”今年又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准备再投资二三十个地方,还动员了其他的20多位上海朋友一道来新昌考察……

  梁春源说,我们也没有闲着。今年,新昌专门出台了“2016年至2018年乡村旅游三年规划”,每年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足山水文章,并优先在27个村率先推进。同时,不遗余力进行推介、宣传,包括哪个山村有民房、有什么旅游资源、可发展成什么样的规模,为投资客提供参考。

  而2014年率先在小将镇推行“河道认养”的企业家们,现在又率先搞起了“乡旅认筹”——由该镇商会组建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全镇的“乡村旅游”。目前,一个省内专门做民宿的专业团队已经进驻该镇茅洋村。

  南明街道的班竹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村落,现在每个双休日都会涌进五六千游客。而羽林街道的大联村,也是一个山村,今年上半年开始,双休日的游客更是突破了万人……

  今年1月至8月,新昌引进的“乡村旅游”项目已达21个,总投资达4.6亿元。一个全新意义的“返乡潮”,正在不断地上演。

  新昌山好水好,确实是很多人的共识。

  梁春源却直言,其实也曾有一段时间,因为只发展经济,而没有守好这片山水,新昌江一度成为“黑臭河”,就是最惨痛的记忆。

  是持续多年的“双清”“五水共治”,才一举扭转了局面,摘取了全省第一批“大禹鼎”桂冠,新昌江也一改旧模样,不仅点缀得这个日益现代的城市更添美姿,也让更多的新昌人重新下水游泳了。

  这是用行动为“五水共治”投下的一票。更多的“信任票”,则是由广大的山区百姓投下的。

  治水,没有休止符。新昌,依然在路上……


浙江日报 今日绍兴 00026 新昌:治水不息,红利不止 2016-10-28 浙江日报2016-10-2800004;浙江日报2016-10-2800009;浙江日报2016-10-2800012;浙江日报2016-10-2800013;浙江日报2016-10-2800016 2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