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病人想什么,医院就做什么

——邵逸夫医院的医改之路

  十月的杭城,弥漫着桂花的气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到一条喜讯:该院的庆春院区和下沙院区,通过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的JCI认证,其中庆春院区是第四次高分通过。

  “通过JCI认证,意味着我们为病人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的诊疗服务。”院长蔡秀军说。20年前,邵逸夫医院就在国内率先取消门诊输液、对门诊患者开展疼痛评估和介入、关注病人隐私创建“一人一诊室”……这家曾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管理过的医院,始终探索加强现代化管理,很多做法至今仍走在前列。

  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面对医改这一世界难题,如何融合西方管理经验与浙江实际,是邵逸夫医院正在探索的命题。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这家公立医院的医改之路给人以启示。

  优化就诊流程

  破解人满为患

  2013年,邵逸夫医院的日均门诊量超过8000人次。

  看着人满为患的门诊大厅,医护人员不无抱怨,对他们来说,一天意味着看不完的门诊号子。病人也抱怨: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

  这一年,蔡秀军被任命为邵逸夫医院院长,他的理念是“让病人更有尊严地看病”。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也在思考:很多环节存在问题,突破口在哪里?

  深入调研后,从就诊流程切入,邵逸夫医院推出预约挂号制,通过预约明确掌握医生在每个患者身上用时多少,使向来随意、无序涌入医院的患者,能按固定时间有序就诊。

  2014年,“掌上邵医”手机APP上线。在这里,医生的擅长领域、门诊时间、挂号数量均一目了然,病人只要通过手机输入信息,就能预约挂号。

  创新并未停步。医院此后引入支付宝,打破“网络预约后必须到医院取号”的传统做法,用网络串联起“查询—预约—网上支付—就诊—检查报告提醒—医药费支付—评价”等各道就诊环节,使患者看病更加简便。

  但当时,手机APP的使用率只有13.2%。医院调查发现,其使用者多为年轻人和自费病人,大部分病人反映“无法绑定医保卡,不方便”“不会用智能手机系统”。

  通过手机进行医保结算,这在技术上并无难处,但当时因为政策壁垒无法实现。蔡秀军说:“稍做改变就能方便病人,这样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做?”

  病人想什么,医院就做什么。今年3月,多次与人力社保部门协商后,国内首个支持医保的移动预约支付平台“医快付”在邵逸夫医院上线。从此,用户可通过指纹和身份识别绑定自己和家人的医保卡,进行实时结算、脱卡支付。

  据统计,当月APP使用率就提高到20%以上,而患者的就医时间,从平均4个多小时缩短到1.7小时,省掉的是病人无效排队和等候时间,患者满意率达95%以上。

  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境,根本出路还在于改革医疗体制,让更多病人在基层首诊。这也是医改的一个重点——推行分级诊疗,除了做好“双下沉”规定动作,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邵逸夫医院还启动“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项目。

  这朵“云”,涵盖了医院远程影像会诊中心和远程教学中心。上线一年来,已接入邵逸夫医院、省中医院、温医附二院等综合性三甲医院,以及近百家市县级医院,完成转诊5万多人次,提供会诊咨询7万余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提高诊疗效率

  缩短住院时间

  2015年,作为第三批国家试点城市,

  杭州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医药分开破除“以药养医”弊端,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药品回归治病功能。政策明确,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必须全面取消。

  尽管药品占邵逸夫医院业务收入的比例长期控制在30%以下,尤其是抗生素占药比只有10.46%。但对于一家年营收过亿元的大医院来说,一下子去掉药品加成,经营压力不小。与药品降价相对应的,是医院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上涨,要同时保证病人不多花钱、医院运行良好,并不简单。

  邵逸夫医院给出的答案是:提高医院诊疗效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病人当天空腹入院,在门诊做完所有检查后回家等待。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如显示病人可手术,即为其预约次日上午进行手术,病人完成手术后,当天傍晚出院回家。术后第二天,医务人员对病人回访检查,如恢复良好则无需再来医院。相比传统的住院治疗,这一改革使病人平均治疗费用下降800多元,时间节省4天。

  “这是我们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和日间手术的成果。”蔡秀军介绍,至今已有近60种常见手术通过这一模式完成。

  目前,邵逸夫医院的病人平均住院日为6.94天,排在全国各省主要医院前10名。据了解,2015年全国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8天,这意味着,其他医院收治2名住院病人的时间,邵逸夫医院可以收治3名,使病床流动性和诊疗效率极大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也由此向更多病人覆盖,病人等待床位和手术的情况开始减少。

  也有病人质疑:“医院缩短住院时间,是不是为了收治更多病人、赚更多钱?病人安全如何保障?”蔡秀军解释,常见手术、内科疾病等病情平稳,确定后续治疗方案后就可以回家吃药,主诊医生会跟踪回访了解情况,“病人待在医院并不是好事,反而可能导致术后感染,增加风险”。

  在邵逸夫医院,各临床科室有一个目标: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前提下,每年减少0.5天住院时间。尽管有部分病人主动要求“过度医疗”、社会救助支持体系还不完善,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但蔡秀军自信地说:“这是现代化医院的发展方向。为病人提供更有质量和价值的医疗,我们要做实践者。”

  改革考评体系

  追求医患双赢

  “每个医生都想赚一份阳光、体面的收入。”长期以来,付出与收入不对等的现状,经常刺痛医务人员的内心。由于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收入低,医生队伍稳定成为各大医院面临的新问题。

  只有体现好医务人员的劳动和技术价值,才能吸引人、留住人。蔡秀军说:“医生流失 ,最终损害的是患者的利益。”为此,邵逸夫医院努力让“医生的薪酬与付出成正比”,尤其向年轻医生倾斜。

  医院全面推行主诊医生负责制,一名主诊医师带领若干主管医师和经治医师,组成一个小组,负责接诊、住院、手术、出院随访等一系列工作。医院对各主诊小组进行全成本核算,收益分配到各组。核算总额扣除药品、耗材等成本的结余,构成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将门诊挂号费用的85%给医生个人,极大提升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但问题随之而来:医生会不会缩短病人就诊时间,以此增加门诊号?

  为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治疗,医院规定:医疗风险由主诊小组承担。每个团队考虑到自身职业安全,必须对药品、耗材、就诊过程充分考虑,医院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对门诊、手术、检查检验质量严格管控。医院还增设“临床药师”岗位,药剂师参与临床治疗,让病人用上最合适的药。

  “按年资论绩效”的做法,曾是造成年轻医生收入低的一大原因。对此,邵逸夫医院对全体医生一视同仁发放奖金、补助,并将培训、进修机会更多地留给年轻医生。“要让年轻人得到职业发展,并获得成就感。”蔡秀军说。

  在采访中,不少年轻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在医院获得了更快成长。普外科医生梁霄说,医改后收入没有因为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反而提高了近20%。而病人反映,看病费用并没有增加,而且因为严格限制药品比例,买药的钱也少花了。

  “这就是医生和患者的双赢。我们提升效率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让成本转嫁到医生和病人身上。这是对医生的尊重,也是对病人的尊重。”蔡秀军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病人想什么,医院就做什么 2016-10-27 2025233 2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