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来个“自行车+”如何?

  一个偏僻的小山乡居然上了省报的头版,其主要新闻事实与自行车有关: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游客可以租到公共自行车,在海拔1700米的山区绿道上骑行……

  公共自行车概念原先只在一些城市间存在,如今它开始悄然传播到偏远的乡村,这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城乡之间互动的频繁和迅捷。山乡推出公共自行车,其初衷或许与当地近年来日趋兴旺的农家乐和民宿有关。如今,健康生活成了城市人的新追求,各类健身方式层出不穷,而自行车骑行就是其中广受欢迎的一种运动方式。周末或假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乡村旅游或度假,推出公共自行车来满足他们的健身和出行需求,无疑是一种颇具眼光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

  公共自行车出现在乡村,其意义不仅局限在绿色出行,它更引起我们对现代生活本质的一些思考。何谓现代?什么是现代化?对此,中外可谓理论纷呈,说法众多。我国已故现代化研究专家罗荣渠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提及,在英文里,modern一词除作为时间尺度的概念外,还有另一含义,即“时新的”与“时髦的”的意思。由此引申出“现代”还有着“新时代”的含义。

  如今,一些人提及现代化,往往把它等同于表层的城市化、工业化,表现在生活中,就是追求住得讲究(气派的居所)、跑得舒适(以小汽车代步)等,似乎这就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最好体现。一定程度上,这也造成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和城市格局的逼窄。这种观念甚至影响到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君不见,一些地方的农家乐或民宿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追求与城市星级宾馆对标,似乎价格越高越体现档次。

  而现代一词中“新时代”的含义,却在时刻提醒我们,现代生活方式还有着更丰富的层面,它在召唤我们更好地适应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多年前,笔者曾到过浙东一个以长寿闻名的山乡,发现那里在一片朴实的农居中,点缀着数幢雅致的小别墅。原来,这是城里的洋专家慕名而来,卜居此地。我们去时,接近山村的路有一段未通车,需步行前往。当地人说,他们为了方便这些洋专家出行,也曾考虑过为通车重修山路。岂料那些洋专家一听便摇头,更有甚者,说不通汽车更好。

  这些洋专家反对通车的理由可能有些极端,但这未尝不是一种对喧嚣城市生活的一种修正。这种倾向在一些较早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以交通出行为例,欧洲不少城市一直在大力推广自行车的使用,在“自行车之都”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最近甚至走马上任了全球首个“自行车市长”。不过从现实情况看,在欧洲一些地区,同样存在交通拥堵以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争。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能否来个“自行车+”呢?我国是曾经的自行车骑行大国,能否让这个逐渐失去的传统,在适应新形势的前提下,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呢?“自行车+”并不是简单地推广自行车出行,它更是要“+”入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意识:为了地球这个共同家园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挑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来个“自行车+”如何? 2016-10-27 2025430 2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