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征信系统根治网贷乱象

  网贷之乱,很大程度源于个人征信系统的不完善。要破解该乱象,就要切实的“对症下药”,方可真正“药到病除”。

征信系统根治网贷乱象

熊 志

  一家名为“中国信用黑名单”的网站于近日公布了4242条网贷逾期者的个人信息,详细程度令人震惊。

  如果只看“中国信用黑名单”的网站名字,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家有官方背景的权威网站,但该网站主办单位实为上海一家公司。其公示的网贷逾期者信息,也并非这家网站自行录入,而是其他贷款平台提供。也就是说“中国信用黑名单”网站扮演的是第三方的被委托者角色。

  网贷平台提供贷款,贷款者逾期未还,便委托网站公开信息,这是整个运作流程。4242条个人信息公开后,网贷平台拿贷款合同推责,认定这是正当权利;第三方网站则表示受委托,“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这些多是托词,因为公示的信息早就超出了正常的征信范畴,连贷款者的微信号、支付宝账号、家庭住址以及学籍信息照片,甚至父母、兄弟、同学等第三方的姓名、电话等都罗列得清清楚楚。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约定的内容可能已经涉及公民隐私权,有违法律。合同违法,网贷平台就难言无责。至于网站方,违规公示信息,也没有尽到基本的注意义务。

  网贷野蛮生长,隐私权得不到保障是恶果之一,之前的校园裸贷是典型案例。此次网贷信息公示风波,虽然没有裸贷之赤裸,但其问题指向并无二致:由于缺少统一的征信系统,网贷平台为了防止贷款逾期,往往会自创惩戒制度,以此来约束逾期者还款。尽管公布信息可能侵犯隐私,但网贷平台的确需要一种约束力,制造还款压力。

  市场上的P2P公司虽然数量庞大,但大多并没有接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起组建的个人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和电信、社保等账户绑定以后,会根据污点记录对征信评级较低的公民形成限制。没有接入,意味着无法享受个人征信系统所提供的不良信息保护制度。所以才会出现本次事件中,网贷平台联合第三方网站自创黑名单制度,自行扩大录入信息范围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网贷平台的一种自我保护。

  同时,这些网贷平台也无法通过征信系统,对个人诚信档案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准确地识别具备还款能力的人,所以坏账繁多。网贷平台担心坏账,才会用网络公布信息来倒逼借贷者还钱。当然,这种风险是双向的。那些不还欠款的人选择网贷,也是看中其非官方的背景,即便逾期,也不会像从银行贷款那样被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从而留下信用污点。

  网贷之乱,很大程度源于个人征信系统的不完善。网贷机构担心坏账,贷款者没有污点压力,双方于是形成了一种灰色的借贷协议。所以,判别此次公示是否违法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清除这背后的土壤。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征信系统根治网贷乱象 2016-10-27 浙江日报2016-10-2700023;浙江日报2016-10-2700021 2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