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兰溪农合行:
“散小”动力保障信贷业务
“贷”劲十足

  兰溪农合行:

  “散小”动力保障信贷业务

  “贷”劲十足

  游尧 何建民 徐金浩

  在经济新常态下,一些金融机构在生产、经营、消费等领域的信贷投放速度放缓。兰溪农合行坚守“三农”市场,通过创新普惠形式、优化信贷结构、完善管理体系、寻求新增长点,拉动信贷业务稳健提升。

  截至9月底,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达83.37亿元,占兰溪市市场份额23.52%,贷款新增7.57亿元,占兰溪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8.03亿元的94.32%,是该行有史以来投放量最多、贷款增长最快的一年。

“做小做散”,积极优化信贷结构

  杨梅产业一直以来是兰溪市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的销售成绩更是创下了新纪录,马涧杨梅节还多次获得有关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可以说是“杨”名立万了。

  “要说起我们马涧杨梅产业的发展历程,那可真的是几多艰难啊,但经过多年努力,马涧杨梅现在终于远近闻名了!”马涧镇下杜村新农夫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陶奉源感慨地说道。“我负责的合作社近年来经营效益也越来越好了,一年的产量就能超过2000多万吨,这在以前是真的不敢想象的。”

  是的,“丑小鸭”终究会变成“白天鹅”。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马涧镇决心要将杨梅产业做大做强,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兰溪农合行也“义不容辞”地加大了对该镇杨梅产业的金融支持,从成立金融自助示范村,到创新发放“美丽田园”农业产业链贷款,从走村入户挨个咨询,到扩大纯信用贷款覆盖面,一连串的信贷政策,消除了农户贷款难、贷款烦、抵押难、担保难的障碍。据悉,兰溪农合行共投入1.5亿元“杨梅贷”专项资金支持了该镇365户杨梅种植户的发展。

  有了资金保障,马涧镇一改以往散农“单打独斗”的种植模式,将信贷资金大量投入到引进优良杨梅品种、购置先进种植设备、升级杨梅种植技术上,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农户+基地+观光”的集群种植之道,并从2010年开始连续“走出去”举办了“兰溪杨梅上海推介会”“兰溪杨梅北京推介会”等多场推介会,更是以“东魁”“黑炭”等多个高品质杨梅品种成功“征服”市场,在全国打响了“马涧精品杨梅”品牌。现在,马涧杨梅的市场价格一跃升至50元/斤,杨梅也是供不应求,农户光光种植杨梅一年就能获得人均5万元的收入,全镇杨梅产业也完成了由当初年销量几十万元到现在年均2.6亿元产值、从“零”到“亿”的大跨越,为该地打开了致富大门。

  “做小”不代表着投入小,“做散”不代表着措施散,以“做散做小”来实打实践行普惠金融,该行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变化规律,积极调整客户结构,促使信贷结构更趋完善合理。坚持做小做散,“打散”大客户群体信贷规模,“打通”小客户信贷需求渠道,积极下调对公贷款占比,提高对私贷款户数,优化贷款期限结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户数,防止不良贷款的集中发生,有效降低不良率。9月底,该行对公贷款占比51.19%,比年初下降2.8个百分点,个人类贷款新增5.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5.27%。

“走千访万”,精细客户管理模式

  家住诸葛镇的邓世昌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具经销商,因为兰溪农合行“走千访万”的机缘巧合,让他转变成为了一个羊群规模3000多只,年收益400万元,集原材料供应、自助屠宰、肉羊商品研发销售、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湖羊养殖场——兰溪市乐羊羊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原来随着老百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商海“见多识广”的邓世昌早早注意到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向生态、绿色、健康方向转变,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邓世昌觉得生态养殖业是个很大的商机,而兰溪农合行也早早“嗅”到了他“有商机没资金”的苦恼,通过“走千访万”行动,为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2015年11月,兰溪农合行诸葛支行在走访活动中主动找到了邓世昌,详细了解了他的营业困难和资金需求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贷前考察,不到5天时间,一笔100万元的家庭农场专项信贷资金就“入账”了。拿着这笔钱,邓世昌随即建起了核心羊群舍、繁育室等5个现代化湖羊养殖场,并对原先9个养殖棚进行改造升级。湖羊的家一下子从“茅草屋”变成了“大别墅”,600只湖羊的繁殖生长能力也大大提升,不到一年养殖规模扩大到了3000多只羊,这也让邓世昌大大松了一口气。

  “如何保持羊肉的绿色、安全、健康,选用的饲料是重中之重。为了减少成本、缩短养殖周期,某些不良肉羊养殖者用稻秆混杂激素进行喂食,而邓世昌的羊绝对杜绝这种饲养方式,只用高粱等高品质饲料喂养,这也确保了他的肉羊肉质佳、销量大。”兰溪农合行诸葛支行的客户经理说道。羊肉的销售旺季都是在每年的冬季,淡季“维护”3000多只湖羊,玉米面、青干草、高粱杆等“高级”饲料的成本不断上升,资金回笼速度赶不上饲料供给速度,这又让邓世昌犯了难。今年,诸葛支行持续为其输送“资金氧气”,再次信贷支持他100万元用于购买高品质饲料,直接解决了他的可持续养殖难题。

  为了提升“走千访万”察觉农户真实需求、纵深拓展“支农支小”能力,兰溪农合行一是推动客户网格化管理,启动了信息联动、网格联动、营销联动的“三联”客户管理体系,通过网格划分更精细、信息搜索更全面、系统分析更精确、产品营销更精准、社区互动更频繁的客户管理网,为有效零售信贷客户的提升提供了科学管理保障。二是针对今年1月至4月份信贷投放较为缓慢的情况,以及某些信贷投放的不利因素,该行形成“走千访万”常态化机制,将客户走访贯穿整年的“增量扩面”活动中,走访拓展新客户群,走访维护老客户群,截至目前,该行13个支行41个网点共走访农户42315户,办理贷款12024笔。

“增量扩面”,

拓展零售客户“新蓝海”

  “Beautiful(漂亮)!Comfortable(舒适)!”来自瑞士的一位国际友人Farhan不停地称赞道,他表示这里小桥流水、风景优美,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还开玩笑说都不想回去了。他边聊边带着笔者去他的“中国家”民宿客栈去“做客”。走到客栈内,红灯笼一盏盏在房顶摇曳,印染布作门帘,青石水槽中“潜翔”着红金鱼,一把把老藤椅慵懒地躺在大厅中,真的是“美呆了”,怪不得Farhan会发出如此感慨。

  今年8月,兰溪市的芝堰风景区着实“火”了一把,一夜之间变成了“国际村”。原来,“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落户芝堰,来自德国、法国、印度、瑞士等14个国家近50名海外学子齐聚一堂,与芝堰村村民同吃同住同乐14天,体验浙江古村落的人文美、生态美。值得一提的是,芝堰古村70%的民宿项目由兰溪农合行提供信贷支持,目前该行已对芝堰发放“民宿贷”198万元,其中18个民宿点已实现了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转型升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民宿经济已成为旅游景点新的经济“增长极”,该行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研判,早在2011年就鼓励芝堰村进行旧房改造工作,结合“美丽家园”工程引导客户将原有的旧房、老房进行翻新装潢、改造升级。多年来扎实搞好旧房改建工作,为芝堰村搭上“民宿”经济顺风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兰溪农合行以特色经济为普惠金融切入点,非常注重以信贷资金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拓展符合时代潮流、贴近民生发展的经济增长“新蓝海”。一是牢守“支农支小”,坚守农村市场,持续加大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纯信用贷款在农村市场的发放力度;深入“三农”蓝海,在5月底开展了“增量扩面”专项竞赛活动,活动以来效果明显,9月底,该行有余额贷款户数28793户,比年初增加4307户;30万元以下小额信用贷款户数达15319户,金额6.70亿元。二是完善专项活动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通过设置日均贷款新增量、1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和实收息等一系列指标,采取计价和综合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至活动开展以来,每月新增贷款均在1亿元以上。三是利用保险和熟人社会原理,在全市25个行政村和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金融自助和金融自助升级版的服务模式,自助审议、自我约束、自助贷款、自我担保的自主、便利特点深受农户青睐。截至目前,该行共授信农户1050户,金额达18956万元,613户缴纳风险金615万元,发放贷款491户共计6852万元,大大扩大了新增客户的普惠覆盖面。

“微贷技术”,

培养信贷业绩新“增长极”

  兰溪农合行非常重视微贷中心队伍建设,今年向社会“广纳贤才”扩大充实了微贷中心队伍,在人员配置上实行“老师傅”带“新徒弟”,根据客户经理个人能力和性格特质来分配“承包田”,形成整体高效、局部灵活的“微贷式”信贷增长“新极点”。9月底,微贷中心贷款余额8592万元,贷款户数469户,为该行7.57亿元新增贷款业绩贡献了不可忽视的成绩。

  “经过近50天的腌制,今年第5批水萝卜已在着手加工包装了,货未‘面世’,订单已经排得满满的了,我有信心今年的销售成绩肯定能得‘100分’!”兰溪市新参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童建君满怀欣喜地说道。时下正是秋萝卜的丰收季节,作为有名的兰溪特色土特产水萝卜也正值销售旺季,不要“小瞧了”一个个水萝卜小小的个头,“小”萝卜也能产生出“大”经济。

  童建君从事水萝卜加工生产已有20年时间,可谓是这一行业的“老大哥”了。近几年消费者追随健康饮食,面对一些腌制品“受冷遇”的市场环境,童建君的水萝卜销售量不减反增,这归功于他一直坚持着水萝卜生产工艺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生产线,研制低盐发酵技术,我的水萝卜一改传统‘百斤百两’的高盐发酵法,提升了水萝卜的活性菌量。虽然腌制时间从以往几个钟头的‘速成’延长到了40多天,但是通过天然腌制能换来健康品质,值得。”据了解,童建君的公司一年能销售500万斤水萝卜,产值少说也有1700万元,由于口感好及有机健康,他的水萝卜“远走”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周边省份更是供不应求。

  “3年前,我们就坚定为老童水萝卜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现在已为他累计提供了300多万元的‘小微专车’贷款资金,不但因为我们看好他的水萝卜产业,更是因为水萝卜作为我们兰溪有名的土特产,我们有义务去让这一产业跟上‘时代的潮流’。”兰溪农合行云山支行负责人说道。

  以微贷技术衍生出的“小微专车”为渠道,兰溪农合行非常重视辖内土特产加工制作企业的发展,如具有代表性的酥饼、土索面、杨梅、蜜枣等特色土特产都是该行重点扶持的对象,小小的土特产产业也因此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行工作人员表示,支持土特产经济发展,不光是从经济价值上来考量,还是对一张张“城市名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兰溪农合行在吸收、消化台湾微贷技术的基础上,加快微贷技术本地化发展,“小微专车”只是该行重视微贷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该行适当降低“优胜劣汰”机制下人员高流动速度,以增加客户经理的忠诚度;给每个客户经理分派任务的“承包田”,让其在管辖区域内精耕细作,进行上门集中式的精准营销,并通过推广“微贷+新媒体+阵地”信贷营销模式,微贷中心设立了独立微信公众号,营销内容有机融合生活话题、新闻热点等进行不定期营销信息推送;以扫街摆摊、社区银行夜间值班、组织社会互动活动等形式巩固线下营销“阵地”,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换来了该行切实可见的信贷增速成果。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兰溪农合行:
“散小”动力保障信贷业务
“贷”劲十足
2016-10-26 浙江日报2016-10-2600006;浙江日报2016-10-2600013;浙江日报2016-10-2600019;浙江日报2016-10-2600015;浙江日报2016-10-2600007;浙江日报2016-10-2600017 2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