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时评

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伟大长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承前人事业,接力新的长征,敢于牺牲、敢于担当,才能挥写崭新的时代篇章。

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接力长征”系列评论之五

潘如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34年12月,长征后卫部队红34师,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后,孤军奋战,6000余人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掏出流出的肠子用力扯断,团长韩伟纵身跳下悬崖。

  1935年5月25日,红军决定强渡大渡河,16岁的陈万清哭着向刘伯承﹑聂荣臻要求参加,最后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壮举。

  1935年秋天,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生病小战士,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他们吃,自己吃剩下的鱼骨头,直到最后饥饿牺牲。

  正是陈树湘他们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坚不摧的强大战斗力,使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敢于牺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长征路上,战士们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改革年代,我们面临的只是利益得与失的考量。为了人民解放,红军踏上九死一生的革命征程。为了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我们要不忘初心,服从大局,顺应改革,勇于放弃个人利益。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牺牲在前的精神,啃下硬骨头,涉过深水区。当前,要加紧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三大发展短板,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两大民生短板,补齐改革落地这一制度供给短板。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敢于担当,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作为最大事业。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平均年龄22岁的红军战士勇敢地挑起了历史重担。“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能把个人位置的进退看得太重,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患得患失,逡巡不前,错失良机;要立足岗位,立志高远,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就,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敢于胜利,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高目标。“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道路上,我们同样要学习“伟大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在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上,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敢于胜利。长征走的是崇山峻岭、大河险滩,但每一场战斗既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新长征路上,要紧紧抓住改革这个关键,大胆突破,创新体制机制,以赢得战略主动。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伟大长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承前人事业,接力新的长征,敢于牺牲,敢于担当,就能续写崭新的时代篇章。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5 敢于牺牲 敢于胜利 2016-10-24 浙江日报2016-10-2400008;浙江日报2016-10-2400011 2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