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与书结缘

  “我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涉猎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分享自己读书的故事。这样的境界,自然是把读书当作了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据说,曾有一位大学生问教授:怎样才能让自己有气质?教授回答,读100本经典著作,气质自然便有。教授的回答,看似信口而出,其实很有道理。当然,从气质来说,除了读书,人生的历练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读书改变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新闻研究院发布的2008~2015年中国国民阅读量显示,中国国民年人均阅读量仅为4本左右。其中2015年算是阅读量较高的年份,也只是4.58本,即便如此,也大都靠青年学生的阅读在支撑。而同期的韩国年人均15本,德国20本,法国24本,日本44本,美国50本,俄罗斯55本,以色列更是高达68本。

  这样的对比,自然让中国人汗颜。国民阅读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国民的素质。如此低的国民阅读量,对一个大国的国民来说,着实令人惊讶。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读书,自然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不读书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闲暇时间无乐找乐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中国人有“酒文化”“茶文化”,如今又有了“舌尖上的文化”,却唯独要补“阅读的文化”。现代世界,是人的世界,人的进步,便是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只能永不停歇地学习。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世界上有多少让人觉醒、觉悟的书,让人动心、动情的书,让人能改变现实、改变命运的书,等着人们阅读。

  浸淫书海,人们能从书本中发现真理的光芒、文明的灿烂、科学的魅力、人性的温暖,只要有了书本的熏陶,就为塑造现代国民的素质打开了一扇窗。

  捧着书本,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索,这样的宁静时刻和寂寞意境,会驱赶浮躁的喧嚣生活。

  人,自然有权力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无论何种生活方式,都离不开阅读。迄今为止,人类思想的全部精华都在书本中。书本的世界,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世界,一个爱读书的人,终将迎来真实看世界的人生机遇。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与书结缘 2016-10-19 1983693 2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