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浙江每季度召开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比作风赛实绩

“赶考”在路上

  又到县委书记“赶考”时。

  10月17日晚,全省90位县(市、区)委书记通过视频,参加第十四次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这也是他们参加的2016年度最后一次“夜考”。会上,来自北仑、桐庐、衢江、平湖、宁海、德清、建德、婺城、嵊州和莲都的10位县(市、区)委书记围绕放大G20杭州峰会效应、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努力实现换届工作与改革发展“两不误”“两促进”等主题,在各自的分会场发言,汇报“战绩”,交流经验,接受省委书记的点评。

  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是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石。如何锤炼一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县(市、区)委书记队伍?2013年7月,浙江省委创造性地推出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议,每次会议都安排在晚上,为的是不影响日常工作,所以,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县委书记‘夜考’”。3年多来,每个季度都有一部分书记要发言“赶考”,已成为制度。

  六分钟发言:

  讲得好,更要干得好

  “在G20杭州峰会上,衢州有11家基地19种农产品进入供货清单。”17日的“夜考”,衢江区委书记吴江平直入主题。

  进入“后峰会”时代,全省各县(市、区)正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峰会红利”。吴江平则“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浙江“五水共治”促转型的成果体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生动诠释。正是治水治出了好山、好水、好空气,我们才有这么多的放心农产品由田间地头直奔峰会餐桌。

  从接到发言任务到走上发言席,期间不过短短几天,但每一位在会上发过言的县(市、区)委书记都说,6分钟的脱稿发言,讲的都是日常干的工作,都是实货干货,没有官话套话。发言更真实,准备起来也更笃定。

  他们的这份笃定,有底气——在省委决定召开这样的工作交流会之初,省委书记夏宝龙就为他们鼓劲:“讲五六分钟真话,比讲一大堆没有用的‘正确的话’更有意义。要敢讲、真讲,不要怕讲错!”

  “考场”上,嵊州市委书记孙哲君这样介绍换届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实战锻炼培育‘狮子型’干部。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先后选派279名干部到重点岗位压担磨炼,培养了一批懂规划、会拆迁、善招商、能融资的干部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加大机制倒逼惩治,对重点工作每半月督查一次,对6个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部门发出黄牌警告,37个乡镇、部门被通报批评。”

  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则与大家分享了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心得:要狠抓有效投资、狠抓改革创新;更要“破”字当头、打好倒逼拳,立在其中、打好引导拳。发展与整治是硬币的两个方面,两手都要抓。

  “讲得好,更要干得好,不然没有任何意义。”戴建平告诉记者,不少县委书记在交流会上妙语连珠,其实,这些令人会心一笑的表达,都是从实践中来的心得。只有干得漂亮,才能赢得认可。

  每季度一考:

  抓落实,功夫在场外

  言之有物,功夫全在会场外。

  纵观这14次“夜考”,尽管历次交流会主题各异,但都聚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考题”都是县(市、区)委书记需要带领干部群众做好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而“答案”就在真抓实干之中。

  如今,每个季度召开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已经成为浙江省委钉钉子、抓落实的探索创新之举,更是抓好县委书记这支队伍的有力举措。

  每次交流会前,都先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分析各县(市、区)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的情况,排出工作位居前列的县(市、区),并请各设区市市委推荐。根据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分析,结合组织部门平时了解的县(市、区)委书记履职情况和一贯表现,综合比选提出发言建议名单和备选名单。确定发言名单时既考虑代表一定的面,也坚持不搞各市平衡、不搞轮流排队。正如夏宝龙所说,“不发言的不等于不优秀,但发言的一定是干得好的”。

  2013年7月,时任浦江县委书记的戴建平在第一次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发言。10月17日晚,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在“夜考”上发言。尽管有近40个月的时间跨度,但他对每一次发言都如数家珍,“能得到发言机会,既是对现阶段工作的肯定,也给了我们一个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

  这样的“夜考”,是展示成绩、交流心得的“赛场”,更是找准短板、抓好落实的平台。

  在2015年10月召开的第10次交流会上,当提及“越是面对工作的关键点和紧要处,越要盯紧具体的事,越要抓牢具体的人”的要求时,夏宝龙以“河长制”举例。

  那时,浙江全面实施“河长制”近两年。“如果河长找不到,仅仅只是因为竖在河道边的公示牌没有及时更新,那倒还好解决,毕竟只是形式与内容不匹配,算是小问题;我最担心的是,‘河长制’成了一纸空文!那就是个大问题了。”会上,夏宝龙的这一席话,给每一位县(市、区)委书记敲响警钟:必须狠抓落实!

  一组数据可见“河长制”带来的可喜变化:截至今年9月,浙江近两万名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共推动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整治“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城乡水环境明显改善。全省社会公众对治水的支持度已经连续两年在96%以上。今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治水推行“河长制”,浙江实践再次为全国提供了范本。

  归零再出发:

  勇担当,创业好氛围

  尽管利用8小时工作以外时间,可每一次交流会,无论是在主会场还是分会场,人人都听得很认真。

  有压力,更有动力。诸暨市委书记张晓强坦言,省委为县(市、区)委书记们搭建这样的学习交流平台,既能让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一竿子贯彻到底,又能在全省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克难攻坚的责任担当。

  好几位参加过交流会的县(市、区)委书记告诉记者,每一次参加交流会,既充满期待又备感压力。听发言的县(市、区)委书记觉得,平时自己地方的工作还不错,可一听兄弟县(市、区)发言,大家都有优势、都有亮点,就感觉等不起、坐不住了。而获得6分钟发言机会的县(市、区)委书记则觉得,自己代表的不是个人,是背后的整支干部团队乃至全体老百姓,在接受大家的“检阅”。这是提升广大干部精气神的时刻,作为“一线指挥部”的指挥员,这时肯定不能“掉链子”。

  而这正是省委召开交流会的初衷。夏宝龙说,县委书记主政一方,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以担当精神守牢阵地。要做“狮子型”干部,当“战士”,不当“绅士”。面对重任和考验,要勇于担当、冲锋在前;面对矛盾和问题,要知难而进、克难攻坚;面对困难和挑战,要不屈不挠、愈战愈勇。

  让张晓强感到骄傲的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就在上个周末,贵州黔西南州州委书记率领全州9位县委书记到诸暨考察交流,在关注当地特色小镇新模式之余,他们对久闻的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每一次交流会,都促使我们思考:做政治的明白人、做发展的开路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班子的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做到了吗?”张晓强说,每一次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展开的交流,是对前阶段工作的检阅,更是吹响下阶段工作的集结号。

  书记们的赶考,仍然在路上。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赶考”在路上 2016-10-18 1982324 2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