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心怀所归,梦想所驻
环境、产业、服务,三大优势吸引浙商扎根
余杭:心怀所归,梦想所驻
环境、产业、服务,三大优势吸引浙商扎根
陈 爽 俞轶凡
作为杭州连接上海的第一门户,对当下的余杭而言,梦想,无疑是最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了。
在这里,阿里巴巴迎来了新一轮的腾飞,成长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互联网巨头,马云将余杭称为“梦想创业的地方”。
在这里,以未来科技城为代表的创业创新平台,成为凝聚高端人才的洼地,天南海北的人们扎根这里,在余杭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盛开出互联网时代创业创新的梦想之花。
在这里,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良渚文化城梦栖小镇、临平创业城艺尚小镇形成“三城三镇”格局,与“国家乡村公园”大径山生态区交相辉映,成为层级不同、功能各异、互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发展主阵地,共同塑造着余杭新的城市形象。
“真正美丽的事物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生态、生产、人文高度融合,梦想与现实的完美衔接,当“浙商回归”成为当代浙江重要的商业现象时,余杭,这个美丽的空间,凭借独特的创业文化氛围和生态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浙商将归心安放于此。过去3年,共有159个浙商回归项目落地余杭,涵盖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90%以上。
回归的浙商与余杭同频共振,共同成长,为余杭产业结构由“二三一”顺利过渡到“三二一”注入了强大能量,并成为余杭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创业创新,梦想照亮现实
在尚越光电的展厅里,我们看到了它的核心产品——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与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不同,这种电池可任意折叠,应用场景广泛,重量轻,城市照明、汽车充电、日常手机充电,只需一张不干胶厚度的电池就能实现。“尚越光电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垄断。”公司总经理任宇珂自豪地说。
6年前,一支豪华海归科学家团队带着“光伏”梦想踏上归国的路,成员包括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前Bell实验室、希捷、IBM等知名企业的资深工程师……经过多次考察和比较,在上海张江高科、苏州工业园区等邀请中,他们将梦想的第一站选在了余杭。
“我是东阳人,尽管长期在美国工作,但家乡始终是情感的出发点和归宿。余杭创业氛围浓厚,政府作风务实,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任宇珂说,6年前,道路两边是农田和荒草,如今的未来科技城高楼林立,创业氛围更浓,“能和城市一起成长,这是尚越的荣幸。”
入驻余杭后,尚越得到快速成长,先后取得各类太阳能电池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40项,去年9月,随着全套50MW柔性薄膜电池生产线顺利落地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去年年底销售额不足400万元,订单暴增到如今的一亿多。尚越形成了研究和生产两推进的发展态势,自主创新的优势和中国本土化制造的魅力相结合,开出了璀璨的尚越太阳能之花。
像任宇珂一样,越来越多的海外浙商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未来科技城,过去3年,未来科技城累计引进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浙商回归项目47个,引进了如中国移动、艺商网络、热秀网络等总部经济项目和科技人才项目。在这里,“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代表的创业人才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梦想小镇更是已成为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增长最快的区域,这与余杭区坚持人才引进和平台创新不无关系。
多年来,余杭区将人才作为创新和转型发展最根本的要素,以最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吸纳和集聚人才,不断增强吸引人才的制度粘性,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22.3万人,全区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和年增量列全省首位。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1827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6名,浙江省“千人计划”115名,院士级专家18人。
在余杭,为数众多、层次不同的创业创新平台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载体:杭州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大平台建设蒸蒸日上;艺尚、梦栖、智能能源、新能源汽车、好竹意、传感小镇等省市特色小镇梯次推进;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向“全球人才创业创新新高地、激发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的目标加速成长;30家“产业特色鲜明、服务资源集聚、创业优势互补”的专业园区和特色园区……归来的浙商面对的是激情澎湃的创业创新梦想高地。
雄厚积淀,触及制造之巅
G20峰会,世界记住了华贵之天成的国际化城市杭州。借此机遇,一批余杭制造前沿产品站在了世界舞台的正中央,凭借卓越的会场保障能力,成为向世界传递余杭魅力的金名片。
长江汽车提供的210台奕阁、奕胜是唯一用于峰会核心区贵宾接待的电动汽车,也是“中国智造”纯电动车首次接受国际顶级盛会的检阅。长江汽车的惊艳表现获得了海内外嘉宾的集体点赞,这也是长江汽车落户余杭后,实现了从一片空地到全球知名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的精彩亮相。
谈及落户余杭的原因,长江汽车董事长曹忠说:“浙江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处于全国前列,余杭是杭州工业最发达的行政区之一,‘余杭新能源汽车小镇’的打造为长江汽车落地带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遇。”
无论是在被五龙电动车集团收购期间,帮助梳理历史遗留关系,还是工厂建设阶段,帮助解决园区配套交通、员工宿舍等问题,当地政府以“店小二”式的服务,为长江汽车顺利落地和投产扫清了障碍。如今,长江汽车正加快实施“电动汽车+锂电池+储能”技术,推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的全产业链整合,筹划从余杭走向世界。
峰会上,由春风动力出品的春风650TR-G国宾车成为国宾摩托护卫队的专用车,以大气庄重的外形、高端前卫的配置,让世界见证着“余杭制造”的卓越风姿。
事实上,在2014年的APEC会议、2015年的9·3阅兵等重大事件上,春风动力均有不俗表现。“余杭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和环境,使春风动力潜心于摩托车制造,如果没有余杭的区位优势,春风动力可能不会有这么多机遇参与国际盛会。”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坦言。
从1989年生产摩托车零配件,到2000年开始摩托车整车生产,再到2007年杭州工业园投产,从工业2.0时代传统摩托车企业到工业4.0时代的“杭州市工厂物联网示范”样板,从温州转战到余杭,变化的是光阴,不变的是春风动力专注于摩托车制造的工匠之心和勇立制造业潮头的创新精神。
多年来,在阿里巴巴的强势带动下,余杭形成了发达的互联网产业系统。作为全省领先的工业强区,2015年,余杭实现工业总产值1426.6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23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达到43.2%,互联网基因与雄厚的制造业深度融合,使余杭迅速成为全省首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居全省前列。
在浙商回归项目中,老板电器、春风动力、西奥电梯等智能工厂示范效应不断凸显,华立集团“智能电表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作为全市唯一入选项目被工信部列入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老板集团被工信部认定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在此类企业的带动下,余杭智能制造氛围日益浓郁。
贴心保障,心安便是归处
2015年,贝达药业自主研发产品“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和浙江省企业届首次获此殊荣。有业内人士指出,贝达药业项目获奖将为国家创新药研发产业注入强心剂,卫生部主要负责人更是称其为“民生领域堪比‘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
从研发到药品正式问世,贝达人经历了10年之久。
时间回拨到2002年,贝达药业创始人丁列明放弃了在美国备受尊崇的医生职业,怀着“做中国人吃得起的好药”的初心来到余杭。注册成立浙江贝达药业公司,开启了漫长的新药研发之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贝达药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之困:凯美纳的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与当时市场上最好的抗肺癌药易瑞沙(吉非替尼)进行“双盲试验”,购买对照药品需要数千万元,而当时贝达已负债3000多万元。
在多次寻求投资无果的情况下,余杭区政府雪中送炭,向公司资助了1500万元,贝达顺利启动Ⅲ期临床试验,便有了后来的凯美纳。此后,贝达先后获得创新基金、863计划、火炬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和省市重大专项在内的多种项目资助。根植余杭创业沃土,贝达人常怀感恩之心,并将这种感恩之心转化为“做中国吃得起的好药”的民族情怀,现在,贝达药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怎样才能促成浙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除了经济回归,还有精神和心灵的回归,余杭区相关部门自我加压,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切实解决浙商所想、所需。
全方位加大扶持力度。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余杭出台了《关于加快打造产业余杭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在土地、财政、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了政策导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专项用于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加速引进人才、加快推进上市等。
创新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余杭区坚持以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为抓手清减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模式,通过加快减政放权,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如,施工许可证办理由原来的串联审批改为联合审批,审批时间从11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2015年推出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流程“管家式”审批服务,将业务、人员、数据有机整合,通过项目管家的穿针引线,高效运用最佳的审批办法,进一步紧固审批链条,精准服务企业,平均每个项目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
今年上半年,余杭区成为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专项审计调查试点。省审计厅就余杭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余杭区浙商回归项目质量、服务力度等表现优异,浙商创业创新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连续3年获得全市一等奖。
余杭,与归来的浙商一起,演绎着城市跨越发展的时代最强音,并成为越来越多浙商的心之所向和梦想安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