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给生命以最大的尊重

——温州鹿城农房倒塌事故救援人员速写

  本报讯 (记者 廖小清 戚祥浩)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救援。各方救援力量迅速汇聚,全力施救。截至10月11日凌晨1时12分,温州鹿城区农房倒塌事故的现场搜救工作基本结束,28名被埋人员全部被搜救出来,前后用时不到22个小时。

  这是一场生命至上的总动员。省、温州市的医疗专家迅速集结,紧急会商伤员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救治6名获救的伤员,目前他们均生命体征平稳。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心理专家等人员也主动加入救援队伍。

  这是一场八方支援的集结号。民间救援力量、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参与其中,为搜救被埋人员和救治伤者,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给生命以最大的尊重,给劫后余生的人以温暖……

  这背后,既有省、市、区党委、政府的迅速行动,又有各方救援力量的无私奉献,更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和闪亮瞬间。

  年过五十的林逢清是当地人,就住在倒塌房屋斜对面,被巨大的声音惊醒后,马上叫邻居一起赶去救人,徒手挖出一位被埋男子;在温州打工的安徽宿州人王宗魁,闻讯赶来后,一直在现场徒手挖到天亮,与其他救援人员一道救出了3个人;在这起事故中,市民陈建国开的香烟店也受到损坏,但他顾不上个人安危,积极加入到救援行列中……

  类似这样的热心群众,还有很多。他们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充分发挥了就近救援的优势,让一些被埋居民及时化险为夷。在猝不及防的事故面前,大家用真挚的爱心、迅捷的行动,凝聚起这座城市温暖的力量。

  这其中,有一支支专业的救援力量。消防官兵是最早到达现场的专业救援队伍之一,凭借专业的技能和装备,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尽快搜救出被埋人员,他们用手刨、用肩扛,不少官兵的手被刮伤、脚被刺破,也顾不上包扎,始终坚持奋战在现场。杭州市消防支队搜救犬队指导员蒋国联,原本在其他地方执行任务,闻讯后立即带领3条搜救犬赶到温州增援,不顾长时间工作和长途奔波的劳累,赶紧投入救援。温州消防支队战训科科长孙静,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手挖痛了、嗓子喊哑了,也没有休息片刻……

  不仅是消防战士,部队、武警、公安、医疗等救援力量,都在分秒必争开展救援。双屿派出所距离事故现场较近,接到报警后,派出所民警吴作义第一个赶到现场,并迅速呼叫增援力量。这两天,这支离事故现场最近的警力,不仅是最早到达现场的公安队伍,也是最繁忙的警力之一,大家都不顾疲劳,参与救援和善后处置等工作。

  这其中,还有各行各业人们的无私奉献。这两天,救治伤员的医院,从相关部门到医院负责人,从省、市专家再到普通医护人员,都把救治伤员作为最大的分内之事,为伤员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在这座充满大爱的城市,哪里需要帮助,当地爱心团队、志愿者、热心人士都及时送上温暖,这次更是不例外。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给生命以最大的尊重 2016-10-12 1969214 2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