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防御台风“鲇鱼”特别报道

苏村160多位受灾村民被安置到北界村文化礼堂

安置点里暖意浓

  9月29日17时30分,天色渐暗,距离遂昌苏村滑坡灾害点12公里外的北界镇北界村文化礼堂里灯光通明。滑坡灾害发生后,这里被作为其中一个灾民临时安置点。红烧肉、南瓜、豆腐、茄子、排骨炖萝卜……30张圆桌上,刚刚从几口大锅里舀出的菜还冒着热气。

  连夜紧急转移安置

  64岁的苏瑜民和乡亲们一边吃饭一边说着话。对于昨晚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苏瑜民心有余悸。

  “其实当天早上,我们就发现不断有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不过,因为离得那么远,大多数人都没在意。”苏瑜民说,他家距离灾害点大约有200米,灾害发生时,自己正在田里干活。眼看着泥石流把远处的农田和房屋吞没,飞溅起的泥浆不断向前涌来,他急忙冲进屋里,拉上孙子和外孙就往外跑。

  苏瑜民是幸运的,同样是跑回家里去救人,隔壁的老伙计却从此失联了。

  脱险后的苏瑜民一家被紧急转移安置到了北界村文化礼堂。“我们是第一批逃出来的,县长坐的车被安排给我们坐,一车挤下了10多个人。”苏瑜民回忆道。

  村民自发送来衣物

  占地1300平方米的北界村文化礼堂,安置着苏村160余位村民。因为孩子们这段时间大多在城里上学,所以安置点里的村民以老年人居多,这当中,年纪最大的为93岁。

  “第一批受灾的村民是昨天晚上7点多送过来的,因为下着大雨,他们很多人浑身都湿透了。”北界村党支部书记雷春华指着办公室一角摞得高高的衣物告诉记者,这些都是附近村民自发从家里抱来给受灾村民换用的衣物。

  因为灾害发生在当晚5时半,不少从苏村转移出来的村民还没来得及吃完饭。得知情况后,北界村干部组织当地群众,给每一位来到安置点的村民烧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在安置点休息的第一夜,床铺没有那么多,一些村民只能打地铺将就一夜。所幸的是,好心人士很快送来被褥,在文化礼堂的舞台上拼成了大通铺。

  医护人员陪伴左右

  痛失家园,连夜转移,双重压力引发了一些老人的感冒、风湿关节炎等新疾旧患。

  在文化礼堂一角,一张八仙桌和几张长板凳围成“临时医务室”。来自丽水市中医院的雷强医生在这里处理受灾群众的身体突发情况。

  78岁的汪环珠从临时搭的小床上坐起,托着一只小碗,正就着白豆腐喝着稀饭,这是自28日以来,她第一次主动进食。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灾害将她的孙子和怀有身孕的孙媳妇掩埋,孙媳妇被救出,可孙子至今还未有下落。一想到痛处,老人就会失声痛哭。每当这个时候,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岩总会默默地走过去,陪在一旁,轻抚大娘的后背。他告诉记者,28日晚9时,他和另外的11名队员从丽水驱车前来,主要工作是给予受灾村民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今晨以来,一些灾民远在外地的家人陆续赶回,有了家人的陪伴,又多了些许宽慰。 (本报遂昌9月29日电)


浙江日报 防御台风“鲇鱼”特别报道 00006 安置点里暖意浓 2016-09-30 1948688 2 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