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文化

八国建筑师浙南小山村设计竹建筑

天成之作 绽放田野

  本报龙泉9月28日电 (记者 郑欣慰 龙泉报道组 鄢鸣 潘枫) 9月28日,全球建筑设计界的目光都投向了浙南大山深处一个小村庄——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

  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武、美国建筑师国广·乔冶、德国的安娜·海瑞格……他们纷纷发来视频,向全球首个“在地性”的竹建筑双年展开幕表示祝贺。事实上,这些竹建筑也是他们的心血之作。

  这个竹建筑双年展,包括由中国及意大利、越南等8个国家的11位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打造的16幢竹建筑,建筑材料全部取自当地泥土、鹅卵石、毛竹……像是绽放在田野之上的天成之作。

  如果你认为这些出自国际建筑设计师之手的建筑一定是“高冷”的,那你可就错了。实际上,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一样:没有现代建筑中惯用的钢筋水泥,有的只是鹅卵石垒成的墙基、黄泥土砌成的墙体以及毛竹捆扎的承重柱。

  有没有一种建筑材料是来自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的呢?漫山遍野的毛竹给龙泉提供了答案。龙泉有56万亩竹林,是浙江省第二大产竹县。

  兼具精神属性和物理属性的竹子在建筑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发挥。阳光下,竹子的投影不断变幻着岁月的图案。

  不仅仅是竹子,当地可用于建筑的元素在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宝溪乡拥有7座古龙窑,柴烧制瓷工艺绵延至今,堪称活的青瓷博物馆。当地烧制青瓷的匣钵也被运用到了竹建筑中。在上海建筑师杨旭所设计的“水间”艺术酒店我们看到,龙窑废弃的匣钵成了墙面装饰材料。阳光之下,每一块的机理和色泽都不一样,却又是那样和谐统一,仿佛带着青瓷历史的余温。

  “城市化的影响给中国乡村带来了美学上的极大破坏,例如楼房往往采用马赛克装饰外立面,与周遭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国际级策展人葛千涛说,竹建筑双年展独特之处在于“在地性”,即因地取材,采用当地人所熟悉的简单建筑技术进行“可持续的乡土建设”。

  60岁的上海人葛千涛曾是一个穿梭于世界各大艺术之都的“空中飞人”。然而,这几年,他却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呆在了溪头村。

  “中国当代城市千城一面,乡村再不能重蹈覆辙。”葛千涛说。

  葛千涛的想法,与龙泉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不谋而合。

  漫步竹建筑双年展可以看到,这些建筑在施工上使用了一些创新技术,包括铁铆榫、毛竹捆扎承重、升级版的夯土墙等,使有些竹建筑做到了三层。

  四年来,这个竹建筑双年展在不断成形过程中,当地乡民不断参与其中。

  一年前,溪头村村民、70后的金朝军还在云南做商务酒店。如今,他利用自家老宅和祖上留下来的古龙窑改造的民宿“古窑里”已成为当地最富盛名的精品民宿之一。

  这些惹人喜爱的竹建筑唤起了原住民的自豪感和审美力,也启迪着孩童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村民张笃武说,女儿张鑫悦12岁了,平时在龙泉市里念书。竹建筑双年展会场是女儿每个周末回来必去的一个地方,一呆就是大半天。这些建筑不仅写进了女儿的作文本里,也牢牢烙印在心底。

  据悉,隐居集团已接手这些建筑群的后期运营,将把这里打造成国际化乡村社区。

  “这里的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更加眷恋故土,憧憬更美好的未来。”葛千涛说。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2 天成之作 绽放田野 2016-09-29 1945633 2 2016年09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