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严麻车百余村民联名要求留下无名烈士墓——
迁不走的墓地 忘不了的战斗
本报记者 施力维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毛凌霄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前夕,记者来到刚落成的江山烈士陵园,青山绿树掩映之下的陵园庄严肃穆,50余位革命英烈被集中安葬在此。他们的灰色大理石墓碑上,只刻着同一个名字——无名烈士。
这其中,有20位在江山严麻车村遭遇战中牺牲的战士,他们在烈士陵园里只有衣冠冢,遗骸仍安眠在20公里外的严麻车村,并没有迁入烈士陵园。这个没有迁来的烈士墓背后,有着一段曲折而感人的故事。
就在不久前,偏远寂静的江山小村严麻车出了一件“大事”。100多位村民联名写信,老人们红着眼睛签字按手印,只为留下在村中长眠了67年的20位英雄。这20位英雄为了解放江山壮烈牺牲,当年老一辈的村民们又将他们安葬于此。
来到严麻车,记者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他们坚持要求留下的烈士墓地。在一大片开阔地的正中间,立着两米高的碑,碑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的后面,20座烈士冢分立两排,坐南朝北纵向排列,墓碑上没有籍贯、没有姓名,只有一颗大红的五角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5兵团17军49师145团的18位战士,和两位被土匪杀害的无名烈士就长眠在这里。20个坟冢,面对着不远处的浙赣铁路静静伫立,67年前他们就是在这条“生命线”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为之付出了生命。
2015年,江山市筹建革命烈士陵园,计划将分布在市内的几个无名烈士墓统一安葬,供广大市民缅怀瞻仰,这其中就包括了严麻车村的20位无名烈士的墓。
今年夏天,当大家又一次聚在无名烈士墓地边,准备给英烈们做最后一次祭奠时,年近七旬的老村支书严维忠抹了把眼泪说:“这墓地还是别迁了吧?”
随后,一封100多位村民签字的联名信被送到了上级部门,江山市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对村民的感情表示理解和赞扬。最后决定,墓地不迁了,革命烈士陵园给20位烈士修建衣冠冢,而严麻车的英烈往事由村民们整理收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常年在展览馆教育展出。
英雄们的名字已经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上了年纪的严麻车村民都如数家珍。
“敌人喝酒喧哗的声音都听得见,村里的人都吓得躲起来了。”老支书严维忠说,他父亲严怀昌当年20多岁,亲身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新中国成立后,老父亲时常会讲起1949年5月5日深夜的故事。
1949年5月,解放军渡江南下,势如破竹,第二野战军5兵团17军49师一举解放江西玉山。随后,大批敌军溃逃到了临近的江山市,145团奉命沿着浙赣线向东一路追击。145团的两支先遣连队,跨过浙赣线率先在严麻车村发现了敌军大部队的踪迹。当时敌军大批人马正在临近的三塘村驻扎,两个村之间只隔了一大片麦田。
趁着夜色,解放军先遣队的战士们,利用麦田作为掩护,匍匐前进,在离山塘村只剩两爿麦田时,战士们停下查看敌军情况。这时在山塘村一民宅的敌军瞭望哨,发现了解放军战士们。
突然,一声巨响,敌军发射了一枚照明弹,把麦田照得如同白昼,打先锋的解放军战士暴露了。占领了制高点的敌军机枪手,疯狂地扫射。解放军虽然人数少,地形不占优,却英勇异常,最终冲上了山塘村的高坡。敌军无心恋战,再次往江山城区方向溃逃。
此次遭遇战为江山的解放打下了基础,但18名解放军战士却在冲锋中壮烈牺牲了。严怀昌说,当时为了争取时间,追击敌军,解放军145团的战友们来不及安葬18位战友。他们给牺牲的战友包上了白布,在毛竹片上写了牺牲战友的姓名和部队番号。
团长齐刚把安葬烈士的工作,委托给了严麻车村的村民们。严维忠的父亲严怀昌,当年就参与了埋葬解放军战士。当时正值战争时期,条件较差,风吹雨淋之后,竖在烈士冢前的毛竹片上的文字日渐模糊,到后来就无法辨认了。
但严麻车的村民并没有忘记这些无名烈士为解放做出的贡献,上世纪60年代,经济条件有了改善,村民们又在浙赣线铁路的一侧,把18位烈士和另外两位在江山剿匪牺牲的无名战士合葬在了一起,重修了烈士墓,竖起了石碑,刻上了红五星。
严麻车村的几代村民就这样听着风声,看着红星,在烈士冢前回首黎明前的那段战事,缅怀革命烈士,也格外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