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怒放
一个147年历史的名院创新记
郑希均 鲁青 朱旭东
昨天,“浙医二院第一届创新项目大赛”落下帷幕。这项持续了数个月、在我省各家医院甚至创投界都引起广泛关注的活动,以最终评选出6位“创新明星奖”而告终。当天,医院宣布成立广济创新俱乐部。
就在4天前,一个叫“钱江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简称“钱江会”)”的重大活动,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参会者包括了两院院士、国内心血管医疗的顶尖专家和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地区)权威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的权威学者。这样的阵容,足以引起业界的轰动。
两个活动的共同点是:都与浙医二院有关,大赛是浙二举办,钱江会由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专家、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担任大会主席;主题都有两个字:创新!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著名的医院之一、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医院,浙医二院奉创新为圭臬,致力于成为“全球化医疗的引领者”,大胆尝试,全面突破,硕果累累,从建立最早的远程会诊中心、实施国内首创的门诊化名医可视远程会诊项目,到在国内率先构建四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从国际上最早发现三个与大肠癌相关新基因,到攻克“胰肠吻合口漏”世界难题,开创“眼科汽车医院”;从推动经导管心脏瓣膜技术的应用与多项突出创新,发明凭人脑“意念”控制机械手的“脑机接口”技术,到建立全国首个实现全数据互联互通的网络医疗体系“广济医院”;从建起省内唯一具有成功救治经验的且两院区共建的双停机坪,到成立“中国最大空中急救联盟”……怒放的创新之花,把近一百五十年历史的名院浙医二院,点缀得花团锦簇,青春无限,声名鹊起。
就在今年初,因为一系列的创新成果,王建安获得“2015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建立在治院理念土壤上的“新”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众创时代,如何进一步推动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走出一条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之路?第一届创新项目大赛旨在激发医务人员创新创业热情,努力寻求解决临床难题的突破性思维和实践,促进创新成果和产业资本的有效对接,为祖国、为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临床解决之道……”
写在创新大赛方案里的这段话,让记者想起前几天在省人民大会堂采访王建安院长的场景。那天,问及为何必须创新,他引用了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他说:“我常常在反思,我们医院有没有在用别人的前天来装扮我们的后天?甚至别人的大前天,我们在大后天还没想到去用?如果那样,我们就麻烦了。所以,正像习总书记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浙医二院,“新”,大概是最准确的了。而这种“新”,首先是建立在医院有创新传统土壤上的“新”,建立在王建安治院理念土壤上的“新”。
记者看过王建安发的一篇《创新与发展》。一开篇,他就说:近期,埃博拉疫情爆发。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唯恐避之不及;有人关注到的是防控、检测、治疗;也有人透过这次疫情,争分夺秒地关注到更深层次的规律。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思维,在于创新的思维……创新,既是我们作为大型公立医院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历经百年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医院和科室都要努力为创新营造环境与文化氛围,唯有这样,才有持久的创新”。
对创新,王建安有他自己独特的整套创新思想和理论。说到理论,常常是枯燥的,就像那句名言“生命之树常绿,而理论是灰色的”。但在王建安那里,生命之树常绿,而理论,创新的理论,也是绿色的。他可以把枯燥的创新理论,结合浙医二院的过去、现实、将来,结合大到普罗大众的健康,小到一把手术刀、一根心脏神经,甚至东坡肉创新的例子,而说得栩栩如生,让人顿生创新欲望。
事实上,自创建的那一刻起,当年的杭州广济医院,后来的浙医二院,就开始了长达147年的创新,因为创新,20世纪初即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因为创新,浙医二院成了浙江省多个学科的发源地,包括骨科、神经内外科等;因为创新,医院附设的广济医校是国内最早的西医学校之一;因为创新,今天的浙医二院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造福于民的大量创造、发明成果,出自该院……所以,在浙医二院,创新即传统,传统即创新,就像一个医学专家对浙二的评价:这个医院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大量的创新因子。今天的创新因子,更强大了。
“我认为我们的班子要带头。所以不管多忙多累,我还拼命想去做点什么。想要自己带头实战创新。”王建安说。在浙二,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医院里的每一个员工,可能都背着一个创新的任务——医院想要的是开出全面创新之花。这一次的创新项目大赛,就是这种全面创新的最好注脚。
以医院名义发布的公告上说,“大赛向全院征集具有创新性、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的专利研发、技术水平高或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的成果转化项目,主要侧重诊疗新技术研发、器械改良或研发、药物制剂研发、诊疗路径改良、互联网医疗技术平台研发等……”,全院都发动起来了。
6月初启动的赛事,开大赛培训会,请来创新经验丰富的著名临床专家、资深专利代理人,甚至还有投资基金企业的创投大V,培训创新理念、创新企业投资等,然后是各方专家对参赛项目的一轮轮评审,评出十佳入围提案,前三名将获“创新导师”一对一辅导。到了昨天,十佳入围项目进行现场决赛,演讲、演示、提问、互动。由包括研发科学家、创投大V等组成的评委组最终评出“创新明星奖”。获奖项目将获得赛后持续的培训辅导安排和长期创新基金支持,成果将得到创投平台的关注……
一个大赛,满眼亮点。生动的是,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科室;更生动的是,王建安作为医院里一个医生,也参与了其中的赛事——这就是浙医二院的全面创新文化、创新氛围。
站立在强大推手前面的“新”
昨天成立的广济创新俱乐部,由众多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以及工程师、材料专家、研发专家、创投公司等来自各个领域的团队加入,这是浙医二院又一个堪称开创性的举措。
据介绍,这是一个围绕重大疾病进行创新的平台,“比如心力衰竭,我们把搞基础研究的,搞基因的,搞蛋白的,搞检测检验的,搞材料科学的,搞工程的,搞影像的……方方面面的医生、研究人员,都串起来,围绕着心力衰竭这个重大疾病,从它的早期诊断、预警,到药物治疗、器械准备、心脏移植等全部过程,突出重点,进行研究,整体上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按王建安的说法,仅心力衰竭这一项目,可能就要投入近百人。而这近百人,不仅仅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医生,还有前期基础研究人员、其他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器械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工程师。浙江大学和浙医二院给创新俱乐部定的目标比较高大上: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像这样“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的创新举措、项目,在浙医二院很多。事实上,该院之所以能成为医疗界创新的“带头大哥”,其背后的强大推手,是浙江大学高标准的创新要求,是该院不断推出的引导、支持创新的一项项重大政策措施,一个个重大平台和项目。创新俱乐部,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项。
到目前为止,慕浙医二院创新之名纷至沓来的国内外取经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浙医二院的创新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起码与四个方面的推动有关:
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强化。如前所述,当骨子里就有的创新文化,遇上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把创新置于第一发展要素的内部环境,会起怎样的化学反应?为了加剧这种反应,浙医二院设置了两大论坛,广济学术周与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被称为是“医院学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良好典范”。“前者属学术创新,今年的广济学术周特别出彩,场场爆满,专家们学术交流活跃;后者属管理创新,比如我们的Day Surgery,全国各地都在学,都在大力推进。” 王建安说。
提升创新素质。浙医二院有58个临床科室,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或教育部重点学科就有数十个;在关键学科领域新技术开发、临床诊疗水平以及转化型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力;在复杂白内障的诊治、心血管介入治疗、大肠肿瘤的多学科诊治以及急诊创伤的综合救治水平等,都居全国领先水平,其中与创伤救治主要相关学科,都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浙二的心脏中心,瓣膜介入治疗手术量全国第一,急性心肌梗死DTB(指患者到达医院到血管开通的时间)时间为68分钟,远远优于世界权威级别的美国心脏协会的标准。
问题是,浙二是怎么达到这个高度的?这些年创新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功不可没。一个标志性的事实是,到今年为止,浙医二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数或经费数,连续6年高居全国前列、浙江省医院第一。这让王建安和医院的领导班子很自豪,因为,来之不易。“基金申报及临床研究培训,过程着实有点难,这是通过多少次的座谈沟通,多少次的方向、策略上的调整等努力换来的。”
引进创新人才。你在浙医二院采访,可以见到一个个自称进入这个医院不久的博士、教授。浙二说,就这几年,已柔性和刚性引进了百余位可称为“学者”级的人才。最近又引进了一位神经病学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这样的重磅人物,为何一个个被招至浙二麾下?我们可以摆出一千个理由,比如这是个名院,这里的医疗设施先进,这里尊重人才,但对于人才来说,最重要的一条是,这里鼓励创新,有条件创新,创新能出成果,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作为访问学者刚从美国回到浙二的副教授说:“我们医院给员工提供了优厚的出国学习条件,每个月给数百美金的生活费,来回机票报销,工资奖金一分不扣;新员工一进入,就会接受持续不断的创新教育,就会尽快进入角色开始创新。这样的医院,我喜欢。”
他喜欢的是这家医院苦心打造经营的创新环境。“我们医院拥有一流的研究链平台,拥有优厚的配套措施,个性化的科研假期,有一个触及广泛、功能强大的创新联盟。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良好的创新机制,还有两大战略的有力支撑。”王建安口中的两大战略,叫全球化战略,卓越战略。
收获在雄心勃勃
基础上的“新”
上周一,国内媒体发出一则吸睛率很高的消息:用小苏打杀死癌细胞。虽有点“标题党”的味道,却道出了一个重要事实:浙医二院在肝癌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个浙医二院提供的真实消息说,晚期肝癌病人用碳酸氢钠(也就是俗称的小苏打水)作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该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4年,据初步统计,目前接受该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超过了3年,原来最多只有9-10个月。国际学术杂志《elife》这样评价:这项技术在肿瘤的局部控制上有很大的提高。
这项了不起的创新成果,是浙医二院的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和浙医二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合作,在短时间内把科研成果转换为临床应用的成功案例。
胡汛教授治疗肿瘤研究了34年,创新性地提出了靶向治疗的另一种思路,最终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时间再往前推4个月,还是浙医二院,还是多家媒体发布的重大消息:浙医二院创新性研究发现有可能逆转老年痴呆。说是长期从事对老年痴呆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的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浙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宝荣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刘富友教授合作,经过3年努力,发现一种叫“il-33”的蛋白,有可能逆转老年痴呆症状。此项研究成果已发布于美国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时间再往前,依然是浙医二院……我们无法一一列举一个接一个的浙医二院的创新硕果,我们只能说,这些都是重大的发现和创造。肝癌,与胰腺癌一样,都被称为癌中之王;老年痴呆患者,全球有1000万个。王建安曾在一个演讲中,把创新分为3个层次:里程碑式创新、突破性创新和小级别创新。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归类这两个创新成果,可以确定的是,在浙医二院近年来的所有创新成果中,类似这两个一样分量的创新,占比超过了一半。比如郑树教授在国际上最早发现三个与大肠癌相关新基因,揭开大肠癌神秘面纱,彭淑牖教授攻克“胰肠吻合口漏”世界难题,发明“神刀”,改写了世界外科器械史;姚克教授是中华眼科最高奖项大满贯得主,“眼科汽车医院”发起人和领队人。而从分布的面来看,创新成果遍及浙二所有门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面创新、全面开花结果。
在多个场合,包括面对记者,王建安都宣示过他的雄心和济世情怀:创新,对人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名院,我们要为浙江人民、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现在正在作出一个个贡献!可以佐证这种雄心和济世情怀的是,近10年来,浙医二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学进步奖及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奖项,达到了6项。当然,还有无数个“第一”。
雄心和济世情怀,同样体现在王建安本人的创新上。作为著名的心血管专家,他砥砺多年,创新不止,终于让浙二的心血管医疗水平,跻身全国最先进的行列,其中多项技术走在国际前列。至于不用开刀,仅用局麻就能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微创介入技术,王建安自谦地说是“雕虫小技”,尽管,这技术被业内和媒体称为“重要创新”。
2015年12月10日,王建安院长根据患者线上提供的检查化验资料,为复诊患者开出全国首张互联网在线处方,之后实现处方药品的配送。
王建安是个时尚的人,浙医二院是个时尚的医院,王建安和医院始终站在创新的前沿,站在时代的前沿。互联网+医疗还未露出尖角,浙二便已开启了这段全新的旅程:
2007年,浙医二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
2008年,国内首创门诊化名医可视远程会诊项目;
2009年,在国内率先构建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浙医二院-市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直到今年,浙医二院建立全国首个实现全数据互联互通的网络医疗体系“广济医院”,这家以浙二前身“广济”命名的医院,通过“广济健康云”,实现浙医二院与其他分院区域内数据互联互通,若干家国家医疗机构信息互认,23家国际医疗保险公司实现费用直接结算。
浙医二院还是两次通过JCI学术医学中心评审的国际品牌医院。这意味着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金标准。
这种前沿创新,连国家领导人都为此点赞。
……
在被称为“最接近国际医院标准的中国公立医院”的浙医二院滨江院区,一楼医疗街立着一台钢琴。每天,都有“广济之声”的音乐志愿者来演奏。当充满温馨的琴声响起,不知有多少患者心生感叹:温情,可信,古老,激情,这是一家怎样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