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岭北干部攻克服务群众“语言关”
自编方言教材 破解沟通难题
本报记者 周楷华 见习记者 顾蓉佳 通讯员 朱嘉彬 杨彬
30岁的章孙策是诸暨市岭北镇梅坞村的联村干部,这段时间他走到哪儿都会带上一本《岭北方言学习资料》,有空就拿出来复习,用教材中的方法练习方言发音。
岭北镇地处诸暨最南端,岭北话是诸暨公认的最难懂的方言。历史上,岭北曾属于东阳市,当地人讲的方言和诸暨本土方言不属一个体系。加之地处山区,将近一半的人外出发展,留守的6000多人以老人小孩居多,会说普通话的不多。和许多初到岭北的年轻干部一样,去年刚入职的章孙策一开始就被岭北方言搞得一头雾水。
语言沟通障碍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岭北镇各村之间的方言口音也存在差别,梅坞村是口音最重的。”章孙策告诉记者,以往他下村时总要拉上懂“双语”的村干部当翻译,不仅麻烦,也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新来的基层干部虽然心怀服务百姓的热情,却被一道“语言沟壑”拦在了半路。岭北镇的负责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补上这块服务群众的“短板”,经过集思广益,该镇请人编写了一本岭北方言教材,用学外语的方式开展系统学习,提升基层干部的沟通能力。
今年5月,3位土生土长的岭北退休教师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以前也算半个‘翻译’,有百姓上门来办事,年轻人听不懂总是来请教我。”编辑组的周智新老师说,“编辑方言教材,方便干部和群众沟通,我觉得非常必要”。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岭北方言学习资料》问世。记者看到,这本教材虽然只有40多页,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书从语法、词汇、短语、对话等多个方面,对学习岭北方言的要点、难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编辑教材只是攻克语言难关的第一步。从今年8月开始,岭北镇每周开展一次方言学习的青年课堂,邀请编辑组的老师前来授课。“课堂上有互动交流,大家用刚学会的方言对话,活学活用。”章孙策说,学员们平时也会聚在一起开展“实战演练”。
方言教学不仅给新入职的干部“雪中送炭”,已经锻炼了几年的年轻干部也受益良多。镇干部孔雁告诉记者,此前她熟知的只是工作领域内的方言,这次的教学非常系统,可以让她更加全面地掌握方言。三洲村的驻村干部蒋碧君也表示,和自己几年时间的积累相比,方言教材可以帮助新同事加速融入当地,快速进入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