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绍兴

扬帆创新驱动
“绍兴制造”再出发

  扬帆创新驱动

  “绍兴制造”再出发

  陈全苗

  G20杭州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主场外交。

  国际盛会开到了家门口,绍兴不做旁观者。

  G20杭州峰会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墙面装饰墙布,60%以上是由诸暨市丰宇纺织有限公司(轩品工艺墙布)特供的,特别是为主会场、会客室等核心区域特供的墙布达到了100%,成为会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峰会会场上8幅江南风景长卷和午宴厅四周的24节气图,同样是由丰宇公司项目组人员与中国美术学院专家共同研发而成的。

  宴会大厅的地毯、墙布,还有3600多套工作人员服装,则是由绍兴吉麻良丝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而早在此前,“吉麻良丝”就凭借汉麻服装抑菌防臭、吸湿排汗、抗紫外线等特性,成为中国女排的指定产品,又成为两届博鳌亚洲论坛的服装供应商。

  在峰会新闻中心,由屏幕清洁筒装纸巾、空气除尘剂、手机清洁片、无尘安全擦拭纸等12种防护用品精巧搭配的6000箱电脑防护用品,则是由“诸暨双林”提供的。

  而“媒体包”里的小方巾的供应商,就是位于新昌县的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

  达利丝绸,因2014年11月成为北京APEC领导人“新中装”的服装面料供应和样衣制作单位,而一“衣”成名。这次在“丝绸之府”杭州举办G20峰会,除了媒体包的伴手礼,在峰会期间,达利丝绸还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内布置了300平方米的展厅,另外在VIP接待室中也布置了达利丝绸的产品,一共提供了600多款与清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的真丝面料,供外宾们选购。据介绍,这些真丝的品质均达到了6A最高等级。

  走进峰会的,还有“二马环境科技”的空气净化器、“洁丽雅”的2800套毛巾、“欧美特”的10万双7天防臭袜、“阮仕珍珠”的5000套珍珠母贝胸牌、“天使之泪”珍珠……

  绍兴全市很多企业参与了此次峰会的赞助。单是诸暨,就有6家企业的26个产品参与峰会赞助,还有3家诸暨企业,则是主动推销,最终也纳入了峰会的采购名录。

  如果说,前不久的里约奥运,成为“中国制造”在国际盛会的一次“总爆发”,那么,G20杭州峰会,就是“绍兴制造”的一次“小爆发”。

  峰会已经落幕,但余响远不会消散。

  因为这些入围企业,既有成熟的知名品牌企业,也不乏优秀的成长性企业,他们能通过重重审核成为G20指定用品,与这些产品的智慧属性和工匠品质密不可分,不但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借力G20杭州峰会,也进一步扩大了“绍兴制造”乃至“绍兴智造”的影响力。

  这是科技的力量,更是创新的力量!

创新:“绍兴制造”的源动力

  绍兴是历史文化古城,人才辈出,既有壮怀激烈的英雄志士,也有心思缜密的文人墨客、灵工巧匠。创新创奇,不甘人后,自古而然。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已成为绍兴的一种常态。

  而政府的政策引导,更为这块创新土壤提供了丰沃的肥力,激活了一颗颗创新的种子。

  至目前,绍兴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3000余家,其中,国家高企59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86家;近3年,分别有12家、10家、15家企业入选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居全省前列。

  同时,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300余家,其中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95家。

  这是一支堪称巨大的创新队伍。这样一支创新力量,5年来,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800余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超过500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项,省科学技术奖170项。

  同样是这支队伍,仅在今年1至7月,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1028件和13698件,居全省第一和第四,同比增长80.2%和31.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38件,同比增长69.6%,居全省第四。

  良好的创新政策,培育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早在2013年,绍兴市就成功创建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15年,又成功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连续9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而所辖的6个区(县、市),也全部为浙江省科技强区(县、市),其中柯桥、上虞、诸暨、新昌进入全省创新型试点区(县、市)二十强,新昌县更成为全省首个县域综合性科技体制改革试点。

  今年5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小县新昌,竟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代表,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了后来被称作“新昌经验”的典型发言。同时,新昌县还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新昌经验”之所以能上升为“经验”,在于新昌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生态好的发展新路,在于新昌的研发经费一度占GDP比重的4.21%,更在于科技进步对新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0%以上。

  敢于付出,是一种胆识;能在付出中求得高回报,则是一种智慧。新昌虽为小县,却拥有万丰、新和成、浙江医药、达利丝绸、泰坦等多家航母型企业。

  不仅新昌,绍兴市其他县市也一样不输于人。

  今年1至8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22.79亿元,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1%。

  科技创新产出成果也同样明显。今年1至8月,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057亿元,全省第三,同比增长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0.82亿元,全省第四,同比增长6.6%。

平台:“绍兴制造”的创新舞台

  创新,是一场大戏,无论唱念做打,都需要有舞台。如果说,企业自身只是一个小舞台,那么,由政府搭建的一个个创新平台,就是大舞台。

  相对于早年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特色小镇以及近年陆续构建的科技城、科技大市场、孵化中心、科创中心、研究院等一个个平台,科技的特质更浓,创新的味儿更烈。

  目前,全市已建成环保装备、照明电器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8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2个,总量居全省前列。2015年,7家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9.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7%。

  为积极融入长三角都市经济圈、杭州都市圈,绍兴市整合集聚现有平台,启动了《绍兴城北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创建特色小镇,是集聚创新力量,推进创新驱动的又一条有效之道。

  在创建中,绍兴创新省市县三级联创机制,出台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已建立32个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其中绍兴黄酒小镇、诸暨袜艺小镇,在2015年入选省级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2016年,上虞e游小镇、柯岩酷玩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制造小镇等,又成功跻身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录。在绍兴市级层面,洋泾湖工业设计小镇、官渡小镇、智汇小镇等一批科技特色小镇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小镇”的创建,既是对黄酒、袜业两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对游戏产业、体育产业、智造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这对于整体提升绍兴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互联网+”水平,必将是一次极其有益的探索。

  而即将在绍兴落地的国科健康小镇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是绍兴以高端教育、医疗、商务、服务等为支撑,打造全省乃至长三角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服务基地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举措。

  这是又一个千亿级的大产业,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国科健康小镇的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亿元。

  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是绍兴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共建成纺织、环保装备、化工、轴承、珍珠、领带、袜业等7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电子软件、黄酒、农业、医卫等30个市级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创业孵化平台,共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还有科技大市场建设。除市级科技大市场外,上虞、新昌、诸暨大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网上技术市场,开展网上操作业务培训、2016春季项目拍卖、技术经纪人培训班等活动,全市已有技术经纪人150人。

  按照“围绕一个优势产业引进建设一个研究院”的思路,重点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引进了中科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引进了航天长峰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研究院;围绕精细化工产业,建设浙工大上虞研究院;围绕照明产业,建设复旦大学上虞研究院;围绕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中纺院江南分院、浙江纺织袜业研究院和新昌创新研究院建设,探索大学、研究所与企业协同创新机制。

  开展“千家企业走进科技院校”活动,全市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国内外的高校院所建立对接机制。

  一个又一个平台的建设,为绍兴的创新驱动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机制:

“绍兴制造”的

要素支撑

  创新,是一次次的自我革命。它需要内在的动力,也需要外部的激励。

  近年来,绍兴市相继出台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强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创新驱动护航。

  启动实施八大产业提升发展工程,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建链,全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纺织、绿色化工材料、金属制造、信息经济、生命健康、现代住建和文化旅游等八大重点产业,力争经过3~5年努力培育形成八大千亿级的中高端产业集群。

  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末的20.4%提高到31.7%。而纺织等传统产业比重,则从2010年的68.4%下降为56.8%。

  推进工业强县强镇建设和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建成省级以上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其中绍兴纺织印染产业基地、新昌装备制造、嵊州纺织(真丝)产业基地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明显提升了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影响力。

  围绕企业初创、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加强源头孵化、初期培育、助力发展,深入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企业培强育优计划”“科技领军企业建设计划”。加快培育十家科技领军企业、百家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千家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

  建立倒逼机制,着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活力,把研究院、研发机构、研发团队建到企业中去,累计建成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7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63家,博士后工作站40家,均居全省前列。

  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并在绍兴滨海新城试点建设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对“330海外英才计划”人才除按规定给予200万元~500万元扶持外,滨海新城根据产业化情况再给予200万元~300万元的配套扶持。

  自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以来,全市共引进落户“330海外英才计划”人才267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27人、省“千人计划”51人。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顾众,其创办的浙江盾安冷链系统有限公司,以独特的技术与价格优势进入全球三强,公司效益每年成倍增长,2015年实现销售1.5亿元。

  引才的同时,也重视引智,加强院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全市高等院校技术转移中心数量已突破40家。组建绍籍专家库和绍籍硕博士工作联络站,引导鼓励绍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实施科技指导员“双千双百”计划,累计选派了859名高校科研人员进驻689家企业担任科技指导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35项,开展各类项目478项。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在上个月,绍兴正式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是绍兴第一个发展众创空间扶持政策。

  根据《意见》,到2020年,绍兴将建设培育10个创客基地,各区(县、市)实现全覆盖;建设培育100个创客示范点;引进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聚集创业投资机构10家以上;吸引科技创业创新人才5万人以上;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00家以上,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而给出的6条扶持政策,从最简单的租房补贴,到设施补贴、创业补贴、创新补贴等,对于绍兴众创空间的运营大咖们、有志于创业创新的青年们,可谓条条是“利好”,条条是“干货”。

  目前,绍兴已有10个以上的众创空间,创业人员有1000多人,形成了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众创空间品牌和创业创新团队。其中3家众创空间被列入省级众创空间,越城区颐高众创空间是全市首家众创空间,目前已入驻创业团队40余个。


浙江日报 今日绍兴 00017 扬帆创新驱动
“绍兴制造”再出发
2016-09-22 浙江日报2016-09-2200007;浙江日报2016-09-2200010;浙江日报2016-09-2200012;浙江日报2016-09-2200013;浙江日报2016-09-2200008 2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