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用伙伴精神应对全球性挑战

  从历史发展的时代坐标和全球治理的现实格局审视,伙伴精神及其内含的价值意蕴,不仅高度契合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脉动,也鲜明地标立起了二十国集团乃至世界各国集智聚力开辟未来增长崭新航程的精神旗帜。

用伙伴精神应对全球性挑战

颜 旭 张文生

  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及其系列会议在中国杭州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在会议期间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伙伴精神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选择”。从历史发展的时代坐标和全球治理的现实格局审视,伙伴精神及其内含的价值意蕴,不仅高度契合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脉动,也鲜明地标立起了二十国集团乃至世界各国集智聚力开辟未来增长崭新航程的精神旗帜。

  平等的旗帜

  如果把伙伴精神比拟成一座精神之塔,那么毫无疑问,“平等”就是塔之根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国与国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国与国的对话是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是相互欣赏而不是相互贬损,是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正因为平等交流,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友好相处、平等互助精神,既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处理人际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民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这次峰会,无论是组织筹划,还是过程实施,无论是对话交流,还是共识凝结,无不闪烁着国与国之间“平等”的价值情怀。正是在中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有效沟通并达成了诸多共识,这为建立一种相对平衡的国际关系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放的旗帜

  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必然的选择,也是推动全球各国合力应对经济危机、并肩走出发展低谷的题中之义。伙伴精神,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相互开放的姿态,是一种交流交往的信任,也是一种国际视野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担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一直与世界经济互动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稳定之锚”到“增长之源”,中国的开放水平不断“升级”。

  然而,放眼今日世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区域贸易安排丛生,一些曾经的全球化推手,反而成为全球化的“逆流”,在追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收紧开放、制造壁垒。这样的结局只能是“害人害己”。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这次杭州峰会重申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疏塞通淤,有效推动全球化进程。

  合作的旗帜

  “合则强,孤则弱”。当今世界,各国利益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伙伴精神的核心是一种全面且长久的坦诚合作,要求同存异,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聚同化异,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涉及大家的事情要共同商量;“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

  实践反复证明,对抗走不通,合作为正道。特别面对旷日持久的全球经济危机,面对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不断凸现的全球性挑战,要实现共同繁荣与安全,只能通过紧密的合作,舍此别无他径。这次杭州峰会,无论是在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还是在G20领导人峰会上致开幕辞和闭幕辞,“合作”“共赢”都是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关键词。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中,仅“合作”一词就出现35次,其传递出的坚定决心,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交融点,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带来正面而非负面的外溢效应,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

  包容的旗帜

  “包容”理念源自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深沉忧虑。伙伴精神也体现着一种包容性价值,蕴含着“兼善天下、立己达人”的情怀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坚守。审视当下世界,消除贫困、饥饿,实现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发展,不仅寄托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更是世界经济摆脱泥淖、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倡导伙伴精神,就是要实现包容增长,抵制独霸一方,反对“权力输出”,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赢、共享,让每个国家人民的梦想都能实现。

  历史证明,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只有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才能创造人类发展新辉煌。作为峰会议题,包容性增长渗透到峰会全程,正是在中国的努力下,杭州峰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参加最多的一次G20峰会,充分体现了全球经济的新格局。也正是在中国的推动下,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共同承诺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制定了行动计划。同时,峰会还达成了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提高能源可及性、提高能效、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青年创业等一系列共识,以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的积极努力“将G20峰会的包容性提高到新水平”。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倡导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不是为了迎合一时的掌声,赢得一时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团结起来、行稳致远。只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拿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魄力,二十国集团就会走得更稳、更好、更远,各国人民就会对世界经济更有信心、对未来生活更加充满期待。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用伙伴精神应对全球性挑战 2016-09-21 浙江日报2016-09-2100008;1926483 2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