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乡风革命助推
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磐安县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三农”,跳出“三农”,以“新农村乡风革命”为契机,扬长补短,厚植优势,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嬗变升级。

  “除弊”“革新”一起抓。我们开展“新农村乡风革命”,有效改变农村落后的思想观念、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文明的行为方式,传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良好的乡风民风,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开展思想革命、行为革命,破除陈规陋习,治理诚信缺失,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以及集体观念、责任意识缺乏等突出问题。守正出新,兼收并蓄,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山容万物,坚如磐石”的磐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相结合,着力推动社会新文明、新气象、新风气的建构和塑造。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以唤醒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为目的,以提升人的素质为根本,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从政府主体到村民主体的转变。

  “点上”“面上”一起治。围绕更进一步、更快一步落实“三个不带入”要求,我们拉高标杆、点面并举、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努力实现县域环境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一是点上抓示范。扎实开展“最美村庄”“最美庭院”创建,促使美丽乡村建设提品位、增颜值、显特色。二是面上抓推进。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环境问题最突出、清理整治最急需”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全力打好“五治五化”“两路两侧”“两乱整治”等攻坚战。三是全域抓提升。扎实推进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让美丽乡村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面子”“里子”一起美。乡村之美,从外在看,是山水,是生态;从内在看,是民俗,是人文。围绕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建设转变目标,我们在全面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注重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进一步凸显精神文明建设在美丽乡村升级版中的“灵魂”作用,努力让新农村建设的“里子”更厚重,让城乡之美更旷远持久。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提升群众主体参与意识,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美丽家园建设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思想。围绕“培育文明有礼新型农民”目标,全面实施文明提升行动,树标准,立规矩,把无形的文明有形化,积极倡导村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村村开展先进道德典型选树和“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活动,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强化思想道德规范。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以文育人,以德化人。

  “生产”“生活”一起优。围绕打造“绿富美”江南生态养生源的目标定位,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把“新农村乡风革命”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际成效,努力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美丽乡村与农民富裕并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齐驱的良好局面。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系统谋划新形势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加大生态经济发展力度,加快形成旅游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以“新农村乡风革命”为契机,全力推进“百花村”“最美村庄”创建,许多美丽村庄、历史文化村成为休闲旅游村、民宿村,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大力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公共资源要素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治标”“治本”一起抓。立足长远,着眼长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相结合,落实责任与完善制度相结合,巩固提升“新农村乡风革命”成果,不断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发挥好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健全助推发展机制,完善系列扶持政策,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农民创业就业的重要平台、生态旅游的重要领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美丽产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位一体”改革,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让农民在全产业链不同环节分享收益。

  【作者为磐安县委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乡风革命助推
美丽乡村建设
2016-09-19 1921884 2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