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残奥健儿的拼搏
张韬
残疾运动员更能诠释奥运精神,他们需要拿出更多勇气与命运抗争。兴许每一枚奖牌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有一段不屈的传奇。
尊重残奥健儿的拼搏
张 韬
里约残奥会激战正酣,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上遥遥领先。很多网友表示这样的开门红堪称红得发紫,而媒体纷纷感叹欠残奥健儿们一个头条。
有人觉得残奥会竞技性与观赏性不够,有人觉得残奥会没有吸引眼球的明星,有人不忍心看到残疾运动员的艰辛拼搏。其实残疾运动员更能诠释奥运精神,他们需要拿出更多勇气与命运抗争。兴许每一枚奖牌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有一段不屈的传奇。
还有人期待残疾运动员中也能走出网红,事实上即使他们有洪荒之力,也不太可能。残疾人的生存与成长环境不同于我们,他们更加敏感,更在乎尊严。残奥运动健儿们无疑是励志模范,但如果我们止于感动和泪水,还是辜负了残奥会的真谛。其实残奥运动健儿们最需要的不是感动,而是尊重。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时任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刘淇与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一起前行至舞台中央。前行过程中有一段爬坡,克雷文奋力转动轮椅,向现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展现了残疾人的人格尊严以及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同行的刘淇并未帮忙,只是对克雷文投去鼓励与敬佩的目光。刘淇用实际行动传递的理念是:你和我一样,你可以做到。最终两人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们一谈到残疾人就会想到“帮助”,但残疾人究竟需要哪些帮助?如何掌握帮助的尺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帮助的前提是尊重,适度帮助就是一种尊重。帮助不是大包大揽,爱心需要讲究分寸,这样才会让残疾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在最初的残奥会上,当志愿者企图帮一些残疾运动员时,很多残疾运动员并未接受这份额外的照顾,他们反而委婉地拒绝,最后微笑离开。现在适度帮助的理念已在志愿服务中得到普及。残疾运动员如果没有表示希望得到帮助,志愿者们不会上前去搀扶、推车等,而是用赞许的目光注视着残疾运动员慢慢走来。
某种意义上,里约残奥会给了残疾运动员们一次“重生”的机会,让他们为国争光,国旗因为他们而升起、国歌因为他们而奏响。他们已经超越了自己,并且在为我们带来感动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启示。他们的拼搏精神,更值得我们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