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碧波起,归雁结伴来
——温州浙商回归奏响活力新乐章
陈潇奕
瓯江碧波起,归雁结伴来
——温州浙商回归奏响活力新乐章
陈潇奕
秋来雁归。又是一年世界温州人大会和全国各地温州商会年会,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浙商,再一次荣归故里,重新出发。现如今,在温州版图上,浙商归雁阵阵,从产业项目回归扩大到资本、总部、人才、科技、贸易、公益事业等领域,形成了多领域回归的格局,着力补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
“有根就有生命力,浙商的根永远在浙江”。巧借浙商回归的东风,一批走在时代前沿的产业携新理念、新业态“衣锦还乡”,为温州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温州浙商在这方土地上演绎神奇,进一步促进产业之间的良性互补与激励,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城市生命力,为这座城市培育出经济新增长点,提供了发展新动能。“回归经济”正融入到城市自身的发展当中,持续迸发出新的能量。
一份答卷:招大引强,落地生根枝繁茂
回首“十二五”期间,温州通过搭建平台、创新举措、完善政策、营造氛围,累计到位资金不断增加,重大项目占比持续提高,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如今,浙商回归的规模效益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温州日益显现,且发展势头良好。
据统计,2012年至今,温州市共引进总投资5亿~10亿元项目39个,10亿~20亿元项目24个,20亿~50亿元项目25个,50亿元以上项目8个;同时2014、2015年全市共有9个项目入选浙商回归类省重大产业项目预选实施类名单。
安邦金融广场项目的落地,是温州滨江商务区“新门面”的担当。该项目占地120亩,地上建筑面积约30.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5亿元以上。它仿若一个微城,融合了市区最大的商业金融综合体和高品质住宅区,规划建设安邦金融大厦、甲级写字楼、顶级商务酒店和五星级酒店等4幢标志性大楼、大型商业中心以及住宅,势必加快周围金融产业与人气的集聚,从而引领整个金融集聚区的繁荣。
再如青山控股集团,这是一家从温州起步、省内发展,走出浙江、迈向全国,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不锈钢完整产业链跨国公司,如今也响应浙商回归的号召,将总部大楼建在了龙湾区,将企业创意、决策、指挥等高端智能的所有关联环节进行大规模的聚集。预计投入运营后,可引进入驻企业80家以上,年上交税收超1亿元人民币,形成楼宇经济综合效益,对于拉动整个不锈钢行业领域及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促进温州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回来。近年来,温州浙商回归的引进项目结构逐步优化,越来越多的二三产业在温州扎根,尤其是创新驱动的第三产业风头正劲。可见浙商回归层次不断提升,逐渐从外延式迈向内涵式转变。
温州华润万象城是瓯海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国内知名商业地产开发商华润置地(上海)有限公司和森马集团共同开发,总投资约25亿元。今年4月30日开始对外试营业,就创造了日客流量12.8万人的纪录,有效拉动周边地区的人气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行业标杆。
再如“小而美”的米房cei(温州话“面粉厂”谐音),它由垂垂老矣的温州面粉厂摇身一变,集展览、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温州年轻人周末休闲娱乐的新时尚坐标。通过建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使老建筑焕颜新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浙商回归,是浙商携着乡情乡愁的理性回归,他们富而思源,以“大、好、高”项目建设家乡,回报桑梓,以奔竞之势在故土掀起创业创新的高潮,在新一轮转型升级浪潮中再次成为弄潮儿。
一种情怀:异地商会,唤来温商领头雁
1995年8月,首家异地温州商会——昆明温州总商会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合法登记的异地民间商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将其誉为“真正的民间商会”。
据统计,2012年以来,温州市累计引进项目1697个,完成温商回归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3388.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从2012年的10%提高到2016年的32%。
“生于斯长于斯”的温商,对这块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这也让“精准招商”,有了新的着力点——把商会作为温商回归招商引资工作的窗口和纽带,将商会工作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利用商会和在外温商人脉资源推动人才、技术和资本的回归。
温州着手组建全国温州商会总会,指导组建268家异地温州商会,基本构建“1+31+X”的的新型商会网络格局(“1”是指组建全国温州商会总会,“31”是指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组建省级温州商会,“X”是指各省域所属的地市级温州商会)。通过温商牵线网罗优秀人才,如福达合金利用温商资源建立了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借助商会资源引进优质项目,如引进武汉楚天激光设立奔腾激光温州公司;利用温商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度,如北京商会承办了首届和第二届“中非地方政府论坛”等;积极将商会建设与在外温商党建工作同步谋划推动,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温州特色的在外温商党建工作新路子。同时,积极抓好新生代温商的培育、发展,启动东三省、粤港澳新生代温商“接力温州”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在外新生代温商的家乡认同感、归属感,为温商回归培养后备资源。而在今年的世界温州人大会上,现场还将重点推介100个项目,签约50个项目,表彰30名温商回归突出贡献人物。
为了继续打好精准招商“组合拳”,温州将“精准”理念贯彻招商引资始终,推出系列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开展异地商会组团回乡考察投资活动,截至目前组团回归45批次、商会23批次、1602人次,并且分布21个省域温州商会和温商累计实现温商回归到位资金共965.9亿元。通过实施“百名领头雁工程”,推选一批有实力、有回归意愿的温商作为回归“领头雁”,促成正泰集团南存辉、青山控股项光达、森马集团邱光和等温商回乡投资。向异地温州商会派驻招商专员,促成了德恒律师事务所、新东方温州学校、通航项目等一批投资项目落户温州。
以乡情为纽带,以商会为桥梁,温州不断加强人与人之间紧密的关系,形成资源信息的共享共建,从而更好地精准发力,创造出一流的浙商回归环境,让情系桑梓的浙商,踏浪而归,为瓯越大地续写新的城市传奇。
一股力量:供给升级,创新浙商再出发
回归,不只是留下来。有人说,浙商回归是高层次的回归,是腾笼换鸟要大力引进的“好鸟”。的确,浙商回归是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实体经济、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回归浙商正携手寻找产融合作发展新机遇,为温州经济转型增添新动力。
“打造温州硅谷”是中电温州产业园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该项目落地后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的合理预期。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中国电子)将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约300亿元,建设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中国电子温州信息港,打造温州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中心,建设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引导温州新兴电子产业升级转型。目前,该项目首批330亩土地已完成摘牌签约,中电港、长城网际、华大电子、中电数据等单位和该信息港签订了意向入驻投资合作协议。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浙南闽北战略性新兴电子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一个温州“硅谷”正蓄势而发。
通过“高大上”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提升,可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回乡的二次创业就是要在那些适应经济新常态、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产业上做文章,下功夫。可以看到,浙商回归加速了温州本土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产业集聚促进转型升级,回归内容日趋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譬如万洋国际工业城,其属于省级产业集聚区,是一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产业新城,是温州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地段。该项目整体规划用地866.9亩,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投资23.4亿元,是平阳县首个突破20亿元的工业投资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的22栋厂房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实现投资到位资金18.6亿元,签署入园意向企业超600家。同时,该项目还将引进800~1000家汽摩配、机械、时尚轻工企业,全部投产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投资,是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投资。而浙商回归,一定是一种高质量的回归。
“浙商回归打开了温州转型升级新空间”,温州市招商局(经合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民营经济是推动浙江发展的主力军,回归的浙商所带回来的资本、新技术和新理念,给温州当地的产业以新的发展契机,让转型升级成为了产业壮大发展的主旋律。”
据了解, 2016年温州浙商回归产业项目结构持续优化,截至今年7月,全市新引进项目158个,到位资金87.22亿元,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4个,5亿元以上项目17个。新引进七大万亿产业项目72个,到位资金32.82亿元。同时,工业实体项目有所突破,新项目到位资金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引进了上海力宝年产500万只电喷节气门体、上海蓝睛灵光学科技研发大楼等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实体项目。三产领域更宽更趋多元化,涉及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等行业。
“永远在路上”。步入“十三五”,温州立足新起点,将继续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坚持引资本、引项目、引科技、引人才相结合,坚持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引领浙商回归,努力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大项目、上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领军型的龙头企业,让温州成为浙商回归的一片热土。
回归,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版图片、数据由温州市招商局(经合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