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3年前,金华定下“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治理目标。3年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目标终于达成——

金华:畅游母亲河 见证水之美

  3年前,金华定下“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治理目标。3年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目标终于达成——

  金华:畅游母亲河 见证水之美

  沈 超 何贤君 王寅锋 朱智翔

  9月7日,金华市治水办按照监测数据发布信息,浦江县51条支流中Ⅱ类水支流达到39条,Ⅲ类水支流为12条,全面消除Ⅲ类水以下支流,所有支流均达到“可游泳河段”标准。

  9月8日,磐安县100多名游泳爱好者汇聚在美丽的双溪,畅游母亲河。同一天,东阳360多位游泳爱好者畅游东阳江,与“母亲河”来了场亲密接触,展示治水成果,以此倡议更多的人保护母亲河。

  ……

  9月10日,金华全市拉开“畅游母亲河”的大幕,一时万人竞渡、水花激荡,盈盈一水间,宣告3年治水目标提前完成!

  作为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送一江清水到下游,对金华而言是一种天然的使命。在浦阳江吹响我省“五水共治”冲锋号后,金华强势推进,迅速掀起一场全民参与、声势浩大的治水攻坚战。“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治理目标,响彻浙中大地。

  3年后,温柔的婺江迎来沸腾,这片江水30年未曾举办过大规模游泳活动,这一次市民纷纷下水,用力拥抱母亲河,找寻珍藏于心的美好记忆。

实现三年可游泳

一江清流送下游

  畅游的呼唤依然响彻八婺大地,治水的心声也在百姓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乘着微凉的晚风,63岁的胡金才提着小板凳来到婺江边。两个小时的垂钓,将是属于老胡的“私人空间”。

  “以前江里的鱼有‘洋油味’,现在没有咯!”老胡在江边垂钓已经有十几年了。他告诉我们,大约五六年前,从江里钓上来的鱼只能用来喂猫,“大溪鱼”(意指婺江里的鱼)成了百姓嫌弃的代名词;而如今,钓上来的鱼可以拿去送人了。水质悄然改变的同时,也在重塑着人们对母亲河的依赖。

  “水好,我钓鱼的心情都变好了。”老胡一边说着一边抛竿,“以后都这么好就更好了!”

  以史为鉴,作为下游人民的天然水渠,钱塘江流域金华段一度是污染的重灾区。

  不妨将日历翻到4年前。地处浙中的金华块状经济发达,各县市区经济特色明显,水晶、五金、印染、挂锁等传统工业“低、小、散”产业格局也很明显,家庭作坊挤占了大量资源和空间要素,悄然释放着“灰色GDP”。

  长年累月的污水、灰霾沉积,金华水不再清了,天也不再蓝了。2012年,省环保厅发布的环境监测报告更是为金华人敲响了警钟:2012年,全市地表水交接断面1/3为劣Ⅴ类,1/3接近劣Ⅴ类,仅有1/3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钱塘江流域金华段污染最严重。”

  “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治理目标,从这一刻起响彻浙中大地。

  一年下来,金华4个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所有县市交接断面水质达到IV类以上,在全省率先完成“清三河”任务,并捧回了全省首批“五水共治”优秀市“大禹鼎”奖杯;两年下来,金华全市10个市界出境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20个县(市)交接断面,达Ⅲ类水质标准17个,占85%,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再夺“大禹鼎”。

  开展“五水共治”以来,金华治出了水清岸绿的新环境,治出了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治出了作风转变的新画卷,群众对“五水共治”工作的满意率高达98%。

  截至今年8月,金华11个水十条国家考核断面、16个省控断面、10个出境断面、20个县市交接断面、8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实现了5个100%达标,全市20个县(市)交接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于是,人们以畅游母亲河的方式,来应和治水的美妙。

  然而,江面上的热烈与欢愉背后,谁又能想到,金华为治水拿出了多大的勇气。

狠下决心 还百姓绿水清河

  浦江县的石原相老人今年69岁,因为水污染,他已经二十多年没在家门口的翠湖游过泳了。“五水共治”以来,翠湖的水经过治理,现在已清澈见底。今年夏季,几乎每天傍晚,石大爷都会挤在络绎不绝的人群中,下翠湖游泳。

  石原相老人生在浦江、长在浦江,对于翠湖水质的变化,他最有发言权。

  老人说,当自己还是小年轻的时候,曾在翠湖中游过泳。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污染,翠湖的水开始发臭,水中充斥生活垃圾,他连在水里洗手都不敢。

  多年来,受浦江小水晶加工行业的严重污染,从浦江县城至出境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浦阳江是我省江河水质最差的河流之一。对这条集聚了全县90%人口的“母亲河”,浦江人不敢养鱼、不敢游泳,甚至不敢亲近。

  浦江水晶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存在日久。水晶产业与浦江人利益息息相关,全县38万户籍人口中有20万人和水晶产业链利益关联,这样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创收产业,整治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治好浦阳江的水,还百姓一条清流,浦江痛下决心,对水晶产业进行全面升级。小作坊关了,养殖户的生产方式变了,市民参与进来了,水环境变好了……

  数据显示,治水号声吹响至今,浦江关停水晶加工户19518家,引导726家水晶个体户实现“个转企”;关停“低小散”畜禽养殖场671家;拆除违法建筑595万平方米;关停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企业300多家。

  “浦江的经验关键在依靠群众。群众对水环境问题已经忍无可忍了,我们顺势而为,就能一举成功。”金华市委主要领导说。

  浙江治水看金华,金华治水看浦江。今年1月至7月,浦阳江上仙屋断面水质21项监测指标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Ⅲ类水标准,交接断面考核为优秀。今年以来,为了防止“清三河”成果反弹,浦江把“清三河”防反弹工作作为重点,并与“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相结合,重点清理小微水体、田间水沟等水系“毛细血管”。截至目前,全县已经累计发动干部群众3.5万余人次,清除河道垃圾1200余吨。

  长效机制方面,在原先“一河两长”(河长、警长)的基础上,浦江今年增加了“一河两员”(监督员、指导员)和1名环保联络人。实施“互联网+”监督模式,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搭建河长制监督平台。全县已经形成由33名县级河长、68名乡镇河长、250余名村级河长和600余名护水员组成的“治水网”,确保了每条河道的责任落实。

  根据今年7月监测结果,浦江县51条支流中Ⅱ类水支流达到39条,Ⅲ类水支流为12条,全面消除Ⅲ类水以下支流,所有支流均达到“可游泳河段”标准。

确保可游泳 连村里一口塘都不放过

  临近黄昏,徜徉在兰溪市上华街道马鞍徐村的大塘边,微风习习,杨柳依依。池塘边,孩子大人们游泳嬉闹;农妇们在一旁洗洗涮涮,有说有笑;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有的散步、有的休憩……一派祥和的景象。

  不过,就在今年3月中旬,当接到街道巡查组打来的反馈电话时,徐永良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我们发现大塘里有两个可乐瓶,希望你们尽快处理一下。”因为是暗访,巡查组在电话里突如其来的“责难”,把毫无准备的徐永良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三步并作两步奔去现场查看。原来,可乐瓶是捕鱼的浮标,并非漂浮物。尽管虚惊一场,徐永良还是叫来了村塘保洁员,再三叮嘱:一定要加强日常巡查。

  2014年,“五水共治”战役打响之初,兰溪河长、塘长负责制也开始实施。作为上华街道马鞍徐村村书记的徐永良,当仁不让地兼任了村口大塘塘长一职。按照市里“一村一塘”的治理原则,要求到年底每个村至少有一口可以游泳的水塘。这对塘长徐永良来说,任务艰巨。

  大塘占地22亩,原先是一口水污染严重的珍珠塘。“水太脏了,白衣服进黑衣服出,手脚放进去都会长红点。”村民徐大伯说,每当大家路过这儿,都忍不住捂起鼻子。

  2015年9月,村里筹资近百万元,正式启动大塘整治工作。一个月内,大塘被翻了个底朝天,6台泥浆泵连夜赶工,1米多深的淤泥被彻底挖空。徐永良还专门请人凿开出入口,并修建水渠,从附近的衢江引流,盘活大塘水。

  短短一个月内,大塘旧容换新颜。异味没有了,水变干净了,往日塘面上成堆的漂浮物也不见了。村民徐孝先代替了之前粗放养殖的珍珠承包商,不放饲料不堆肥,搞起了清水养鱼。

  徐永良还专门在村里组织村民,成立了义务“护水哨兵”,每周一次定期对大塘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作为清水养鱼的条件,徐孝先也义务当起了护塘工,每天负责清理塘面上的漂浮物。

  “要确保可游泳,就不能放过一个村、一口塘。”正是这样的决心,源头的清澈让兰江乃至各段支流的水质持续改善。

  截至今年,兰溪已连续4年举办畅游兰江活动,底气也就来自于这里。

  自2013年以来,兰江将军岩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连续3年优秀。今年1至8月份,兰江将军岩出境断面水质继续稳定保持Ⅲ类,其中1月份为Ⅱ类水质,兰江将军岩出境断面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与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8.7%、34.0%、21.5%,真正实现了一江清水送下游。

清流常在 水岸同治长效清淤

  金华深知,“可游泳”并不代表着污水已经销声匿迹,更不意味着治水工作可以放一放了。唯有长效治水,才能保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眼下,一批批游客走进金华,体验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美好风情。在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熟溪上游,人们沿着美丽的绿道漫步,青山绿水阻隔了喧嚣与嘈杂,宁静与美好成就了游客度假的好心情。

  一处古色古香的民宿,是游客们的落脚点。民宿名称有诗意,叫“一水间”。推开大门,迎面是一个雅致的院落,花草点缀其间,隐隐茶香袭来。然而谁能想象,就在2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养鸭场。

  过去,大田乡沿熟溪上游的几个村子分布着许多养殖场,近两年在“五水共治”中被拆除了,只在山上保留了19家,而且根据环保要求,必须做到污染零排放。

  水治好了,民宿也发展起来。2016年春节试营业期间,“一水间”18间客房全满,大部分游客是从上海、江苏、福建等地慕名而来。这古朴的民宿,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

  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水中,源头在岸上。武义狠抓监管执法,深化畜禽养殖整治,把紧治污源头关。各乡镇按照“不漏一场、不漏一户、不漏一头”的要求,开展排查偷排漏排隐患、超养新养复养行为、养殖“黑户口”、治污设施配套、防控责任落实等“五查”,分别制作“两图两表”(畜禽养殖现状图、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作战图,畜禽养殖场污染隐患整治专项行动日报表及检查统计情况表)。

  水质逐年变好,但武义发现,如果河床上、池塘里的淤泥不清除,水质就难以保证。武义坚持把清淤作为源头治污、长效治水的重头来抓,在“清三河”过程中,对熟溪城区段和两条黑臭河进行了集中清淤。今年3月,省、市作出“湖河库塘”和“千河万塘”清污(淤)部署,武义把清淤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巩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成果、提升县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

  今年,武义将完成1200座重点池塘的清理整治,2017~2018年完成河道、山塘、水库清淤整治,2018年完成农业面源及养殖场的清淤整治。

  清上岸的淤泥也很有用处,为使淤泥得到有效利用,武义县对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如壶山街道、履坦镇、王宅镇将淤泥用于填埋废弃的鱼塘、矿山、荒地,经整理后,用于种植绿化苗木,绿化美化了周边环境;永康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干馏碳化处理生产线,一刻不停地运转着,它每天要“吃”50吨污泥,“吐”出5吨生物炭,这些生物炭销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止土地沙化,保土保肥,帮助植物生长;兰溪市依托水泥厂资源,把危废污泥放到水泥窑高温焚烧,残渣融入水泥配料;对于只有农村生活垃圾、养殖垃圾的村口塘淤泥,义乌、浦江、金东用淤泥堆成了湿地公园、桃花岛;婺城区则把长湖淤泥转化制砖。

一纸细则 要把污水处理好

  长效治水,还得把住“处理关”。花了大力气进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到最后污水处理如果不到位,治水成效怎么保证?

  污水处理厂是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关口,其污水处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流域水质。今年,永康市出台的《污水处理厂环保绩效考核细则》,为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流域水质改善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这项考核,主要以污水处理量、出水水质为参照标准。其中规定,日平均污水处理量不低于设计处理能力的95%;出水水质要同时达到三项要求:一是外排污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二是外排污水氨氮、总磷指标月均值分别达到1.0mg/L、0.31mg/L以内,三是外排污水氨氮、总磷指标日均值分别达到1.0mg/L、0.31mg/L以内的天数占当月有效天数的80%以上。

  “第一项出水水质,以环境保护监测站每月人工监督性监测结果为考核依据。”永康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第二、三项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在线监测数据为考核依据,这样能最大限度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办法规定,污水处理服务费拨付须经环保部门审核。在污水处理量达到考核要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前提下,根据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结算污水处理服务费。对人工监督性监测结果不达标的,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外,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80%及以上时,全额拨付污水处理服务费;低于80%时,按达标率等比例拨付污水处理服务费。

  以考核为依托,以结果为导向。永康市理顺工作运行体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专门成立污水处理厂环保绩效考核小组,每月一次考核通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建立污水处理量与污水处理服务费相挂钩,污水处理质量与职工效益相挂钩的“双挂钩”激励机制,以出厂水质论“英雄”,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奖励,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奖励最高额为24万元,芝英污水处理厂奖励最高额为3万元,其他污水处理厂按污水处理量类推。如有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的,一经查实,奖励予以取消,并依法追究责任。

  考核不仅仅局限于污水处理。永康市还制定了《永康市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奖惩补偿实施办法(试行)》,突出乡镇一级政府对本辖区水环境质量的法定责任,明确各镇(街、区)党政主要领导对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负总责,建立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区)之间的水质考核奖惩“双补偿”机制。即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要求,根据镇(街、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情况和水质改善或下降程度实施经济奖惩。考核优秀有奖励,考核不合格要处罚;水质改善幅度越大,奖励补偿越多,水质恶化幅度越大,惩罚补偿越多。

重新洗牌 开启日常监管新模式

  “检查单位随机、检查人员随机、检查时间随机‘三随机’……”在金华市环保局日前组织的一次随机抽查行动摇号现场,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人向前来参加摇号的纪检部门人员、环保志愿者和媒体记者,介绍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

  整个摇号过程,企业的编号与对应的企业名单是保密的,选派的执法人员名单也是随机抽取的,连执法人员什么时候去查都是临时决定的。这样的随机抽查制度,保证了整个抽查过程完全保密、公正。

  摇号结束后,被抽到当日开展抽查的执法人员上交了手机,便带着刚抽出的企业名单与参与摇号的纪检部门人员、环保志愿者和媒体记者一同出发开始随机抽查。在一家汽车部件生产企业,检查组现场检查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以及环评审批、“三同时”、排污许可证等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后,发现这家企业电泳生产线电泳涂装工序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擅自投入生产,且无废气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废气直接外排。

  为此,执法人员依法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改,并予以立案查处。同时通过移动执法设备等信息化平台现场制作《污染源现场监察记录》,上传执法监管信息,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做到全程执法“留痕”、全面信息公开。

  长效治理的基础,是各项举措常态化、制度化。“以前,在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时,企业往往已经停止了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常常会扑空。”本次抽查行动小组组长告诉随行者。他认为,实行随机抽查制度后,不仅有效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且由于社会公众的全程参与,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的及时公开,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充分体现了公正执法、阳光执法、文明执法。

  截至目前,金华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598人次,抽查企业1287家,立案查处44家。“这样的创新值得点赞!”金华市环保联合会市民环保检查团的环保志愿者老王竖起大拇指说。

  “今年金华重点排污单位有344家,一般排污单位2168家,特殊监管单位为75家。”金华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充实完善抽查对象,扩大抽查范围,环保部门还结合以往日常监管企业名录,对全市范围内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核实现有企业实况,审查新增审批验收企业,建立完善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动态数据库。

“后治水时代”的美好生活

  漫步在八婺大地的水系江畔,不经意间和散步的市民聊起水的话题,几乎每个人都会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治水前后的嬗变,神情里满是自豪。连带这种自豪感一道升腾的,则是对更为美好生活的憧憬。

  记得曾经的浦江县前吴乡罗源村,村民多住在“黄皮房”中紧巴巴地过日子。如今的罗源村,因七彩房和美丽3D艺术画而刷爆朋友圈——每个周末,村里游客云集,村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

  罗源村的蝶变,便是浦江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浦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各项工作,使乡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

  治水后的浦江,已然开启了“两美”之门。老百姓拍手称快,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是治环境、促转型、惠民生。这一场场战役,治出了青山绿水,拆出了公平正义,百姓得到了实惠,干部得到了锻炼,人心得到了凝聚,发展的空间得到了拓展。

  金华市委主要领导感慨地说:5年前,浦江水晶是“低小散”的代名词;5年后,浦江水晶将会是美丽经济的金名片。

  金华治水,治出了一片新天地。

  然而,凡事难就难在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坚持才是硬道理。后治水时代,如何保持水常绿、山常青?金华的回答是:治水势头不能减。

  金华将继续打好“五水共治”组合拳,坚定不移地按照“两山”理论走下去。要着力在“做细”上下功夫,从重流域治水向重源头治水转变,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楼道、深入企业、深入家庭,进一步解决“神经末梢”的污染问题。要着力在“做美”上下功夫,从重治水“净”向重治水“美”转变,进一步倒逼产业转型,深入推进环境两乱治理,不断打造美丽浙中的升级版。要着力在“做大”上下功夫,从重“投钱治水”向重“治水生钱”转变,进一步创新美丽环境的营销理念和方式,加大环保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不断做大美丽经济文章,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要着力在“做长”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河长制、水生态流域补偿机制等长效机制,加快出台金华首个市级水环境保护法规,通过机制治水实现长效治水,以实实在在的治水成效取信于民。

  一场场“守土有责”的重磅追击战,依然激荡在八婺大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金华市治水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金华:畅游母亲河 见证水之美 2016-09-12 浙江日报2016-09-1200008;浙江日报2016-09-1200009;浙江日报2016-09-1200013;浙江日报2016-09-1200027;浙江日报2016-09-1200022;浙江日报2016-09-1200023;浙江日报2016-09-1200034;浙江日报2016-09-1200007;浙江日报2016-09-1200016;浙江日报2016-09-1200031;浙江日报2016-09-1200037 2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