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要闻

骂了又见了,美菲欲何为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9月7日,美国和菲律宾先后向媒体透露,两国总统在老挝举行的东盟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非正式会面。从爆粗口事件,到叫停两国总统正式会晤,再到两人简短话叙,过去3天美菲交往如过山车。专家认为,这从一个侧面折射美菲关系新一轮对表的敏感、复杂和不确定性。

  低调处理为哪般?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与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7日的首次会晤一波三折。当时在场的菲律宾外交部长佩费克托·亚赛说了三点:两人在接待室会面;他们是最后离开接待室的;(我)不能说他们见了多久。亚赛还对媒体说:“对此(会见)我很高兴。”

  对美方的态度,法新社消息以“简短”一词解读白宫的声明:峰会宴会前,两位领导人在接待室简单地交流、客套地话叙。

  媒体认为,从双方各自表态,能够体察美菲两方对领导人会见的心态。

  这次外交“风波”来得突然。前往老挝前,奥巴马针对菲律宾反毒行动表示,对菲律宾在“法庭职权之外的杀害”,将直言不讳地向杜特尔特表达关切;杜特尔特5日就此在吹风会上骂了奥巴马,要求美国人“放尊重点”;白宫随后宣布取消拟定的美菲领导人正式会晤;再之后,杜特尔特就其言辞表达“歉意”。

  从怒言相向到简短会面,法新社报道以低调“控制”形容美菲双方对这次事件的处理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认为,从过去一段时间杜特尔特针对美国的发言可以看出,他最新“出位”的表态既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而是“贸贸然”,是有针对性和政治、利益考量的。一方面是他直率性格使然,一方面显示他坚决立足国家利益,务实处理内外事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利平认为,杜特尔特的讲话体现他一贯的作风,如果美国人感到意外,菲律宾人则不会。另外,打击贩毒是杜特尔特上任后施政重点,奥巴马及白宫扣上“人权问题”帽子,触碰了杜特尔特的底线。即便从菲律宾国内形势看,打击毒品正在关键时候,不容内外任何质疑和反对,美国人说三道四,杜特尔特强烈回击并不奇怪。

  外交挫折多严重?

  美菲两国舆论都注意到这段外交“风波”。在美国,这甚至变成竞选的一个议题。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抱怨奥巴马“软弱”,认为他遇到的(被骂)情况很“糟糕”。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则认为,取消正式会见是对的,因为“要有基本的尊重”。她同时认为美菲有很强的关系纽带,需要保持友好。

  在菲律宾,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粗口事件后杜特尔特支持率不降反升。政治学者里戈韦托·蒂格劳7日在《马尼拉时报》的专栏文章中支持杜特尔特的立场,认为尽管顶撞美国存在政治风险,但马尼拉应该告诉美国,菲律宾不再是地区关系中的“美国男孩”。

  徐利平认为,菲美传统关系固然紧密,但新上任的杜特尔特会根据内外部环境相机调整。由于菲律宾是小国,外部环境的逆或者顺,对他的政策选择很重要。

  胡逸山认为,美国对菲律宾的军事和防务安全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菲律宾要靠美国。观察美菲关系要有两个参考:马尼拉的政治精英从教育、文化背景上存在亲美的一面;而杜特尔特来自南部的达沃市,思路、风格同马尼拉精英不同,双方既协调又制衡。从深层观察,杜特尔特讲话出格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国内政治制衡等方面的施政需要。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9 骂了又见了,美菲欲何为 2016-09-09 1904818 2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