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要闻

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

科学家称要重视勿慌张

  据新华社南京9月8日电 (记者 蒋芳 蔡玉高) 7日晚,一颗潜在威胁小行星2009ES掠过近地点。而9月2日和7日晚,另外两颗近地小行星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呼啸而过,从天文学角度来看,它们与地球距离仅有“一根头发”。

  近年来,科学界日益频繁地就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发出预警,对小行星有可能撞击地球的时间、地点发出预判,我们是否有必要为之担忧?如果危机来临,我们有无能力防御?

  我国对存在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观测日益重视。1999年,中科院组建了“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动力学研究”团组,2006年10月,在江苏省盱眙县建立了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观测站。据科学家介绍,目前发现了拥有临时编号的新小行星2000多个,其中500多颗小行星已经精确定轨,获得了永久编号。

  科研人员李彬告诉记者,7日晚对2009ES观测也能够证明目前人类对近地小行星预测精度已经较高。

  太空小型天体与地球的碰撞其实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每秒钟都会有大量来自太空的微小颗粒冲进大气层。而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更是典型的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即体积越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直径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大约1亿年一次,直径1公里以上的大约50万年一次,直径140米以上的5000年—1万年一次。

  天文学家认为,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并不能因此低估小行星体对地球的冲撞。为避免天体袭击地球,人类已经在加强全球联测、预警机制的建设以防患于未然。

  据了解,近年来,美、英、法、德、日、俄等国家联手建立了近地天体国际监测网,先后发现了超过1640颗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其中天文学家最关注的是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近地小行星。

  “人类防范小行星的能力正在提升。”科学家表示,在监测潜在威胁小行星、有效测算其轨道的基础上,一旦发现对地球存在严重威胁的小行星、彗星时,即可发射载有爆炸装置的火箭或飞船,在小行星的附近引爆以改变其速度和运行方向,从而保障地球的安全。

  事实上,小行星带来的并不只有危险。科学家介绍,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和大气之后开拓的第四活动疆界。人类甚至已经开始雄心勃勃地探索小行星捕捉任务,以实现对行星资源的勘探和利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9 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 2016-09-09 1904895 2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