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青瓷书画丝绸展吸引G20嘉宾目光
传统艺术展示中国风度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刘杨
本报杭州9月8日讯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刘杨) 位于杭州南山路的中国美院美术馆,9月7日起举办“美学江南——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展。3天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G20峰会外方代表团团长夫人来到这里,领略青瓷、书画、丝绸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中国美院美术馆展出了哪些艺术珍品?这些作品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来到美术馆,近距离欣赏这近200件艺术作品,感悟美院人的匠心独运。
一进中国美院美术馆大厅,赫然醒目的主题海报引人入胜。在一楼“雨过天青”青瓷展厅正面,摆放着美院陶艺系师生在实验室中制作的2480片“青釉”标本,每一片都透着中国青瓷的独特韵味,传递着“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艺术魅力。“青瓷的釉色随着瓷土的配料、厚薄、烧制温度和气氛的不同,可以生出千万种变化。”中国美院美术馆副馆长余旭鸿说,今天的美术学院除了培养艺术家和设计师,还是一个关于美学视野和创新动能的实验室。
这里还展示了近百年来的现当代青瓷作品。中国美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的“春雨”粉青釉瓷瓶就在展示之列。他用跳刀技法,在釉面上留下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另外,还展出了中国美院毕业生在龙泉工坊制作的粉青茶盏,青瓷的“静气”和“韵味”扑面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还展出了南宋青瓷文物龙泉窑鱼耳瓶和琮式瓶。这两件800年前高超的青瓷艺术品,向来宾们传递着浙江先民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讯息。
一楼的另一侧,是“水印千年”版画展,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水印版画的古雅造型、细腻线条、浅淡赋色、繁密图式和高妙刀法。在这里,既有明代杭州人陈昌锡出版的《湖山胜概》,作品以雕版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杭州吴山的十大景致;也有晚辈的致敬——旁边的《新湖山胜概》,以《湖山胜概》为母本,22名美院学子分别创作不同单元,最后集合为一张当代西湖全景图。同学们将多维时空、多元风格聚合在一起,向明代前辈致敬,也与今天的西湖对话。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别具深意的艺术行为。
拾级而上,步入二楼“意象中国”展厅,这里展出的是中国书画。徜徉展厅,名人大家的经典之作令人大饱眼福:潘天寿的《朝露》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荷花一枝独秀的景色,沙孟海草书《清平乐·六盘山》用苍劲如龙的笔法表达高远豪迈之情,还有陆俨少的《雁荡放牧》、吴茀之的《一声野鹤出长松》……
中国美院美术馆工作人员以黄宾虹的山水画《西溪纪胜》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观看方式并不是从一个固定的视角来看,而是山脚住几天,山腰住几天,去山顶几次,这样,整座山就记在心里。作画之时,整座山和盘托出。仔细凝望这幅画作,的确,既看到山脚的人家,又有山腰的景色,还能欣赏山顶上的风光。
步至中国油画展区,展出的作品不仅有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大师的作品,还有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等画家的作品。油画源于西方,但中国的油画有自己的风格和气质,被称为“写意油画”。中国“写意油画”就始于中国美院,这些艺术家都在尝试着用书法般的笔法,去追赶物象的生机。
在二楼的中厅前,外墙的巨幅书法大气恢弘,这是书法家王冬龄新近书写的大型草书《逍遥游》,用笔墨线条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往里走,三面墙上分别挂着美院老教授的作品——人物画家吴山明绘制的中国新文化先贤肖像、山水画家卓鹤君的近作《九棵松》、花鸟画家闵学林的《西湖荷风》系列。
在三楼的“丝路霓裳”丝绸服饰展厅,有中国丝绸艺术过去、今天的缩影,也有对未来的展望。浙江是丝绸之府,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它们不仅是中国丝绸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文明史的见证:南宋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清百子图绣帐……这些精美绚丽的丝绸精品让人惊叹经纬线交织出的艺术魅力。除了传统刺绣,展厅里还有当下的时尚探索——虽然材料还是丝绸,但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创作,技法已远超织锦和刺绣。
参观完此次展览,惊叹于艺术的感染力,更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在许江看来,“美学江南——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展览是想以艺术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中国风度,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静内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