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中国智慧·浙江实践   开放发展

华立集团“泰中罗勇工业园”领跑国际产能合作

“工业唐人街”,让世界走近中国

  在富通集团泰国工厂的生产车间里,品质管理部部长罗晓平几乎全天都在现场跟踪生产情况。忙碌的背后是“富通”自2012年进军泰国市场以来,迅速成长为东盟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光缆工厂。

  泰中罗勇工业园,这座被称作泰国“工业唐人街”的园区汇聚了众多优秀的企业,也为中国制造业辐射泰国本土市场,乃至东南亚市场提供一个集聚平台。

  位于泰国东部海岸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是由浙江民企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合作开发的面向中国投资者的现代化工业区,同时也是中国商务部批准的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集聚了汽配、机械、家电等行业的一批中国企业。

  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开放中成长。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作为唯一的民企代表登台发声,把自己十几年来建设泰中罗勇工业园和根植海外市场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汪力成至今记得当年“走出去”的艰辛。2000年,在曼谷远郊1000多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内,不到200个员工在车间忙着转动元件的组装,这就是国内第一家“走出去”的电表厂,也是华立集团第一次“海外之旅”。这段艰难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走出去”需要有合适的平台,一个搭建中国企业海外集聚区的念头也就此产生。

  2005年,华立与泰方企业合作建起了12平方公里的现代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

  如今的罗勇工业园已是国内企业拓展泰国市场的乐土。“泰中罗勇工业园区的成功运营,为浙商开拓国际化之路提供了样本。”华立集团派驻泰国的总经理徐根罗扎根罗勇十多年,见证了园区为当地和国内经济带来的变化。

  “传统的观念认为投资境外工业园是国内资产的流失,不利于出口,而结果却恰恰相反。”徐根罗介绍说,境外对招投标进行限制难以避免,因此,在境外设园相当于是给“走出去”的国内企业保驾护航,促进产品和设备的出口。

  在罗勇工业园,法律政策咨询、员工培训等一整套本地化服务,让企业入驻后迅速融入当地。泰国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甚至也可以从罗勇工业园获得。力帆集团副总裁杨波告诉记者,入驻园区不仅能享受专业的服务,还能享受所得税“八免五减半”、还免缴进口机器关税、进口原材料免缴关税等优惠。

  变更了产地,销售会有什么变化?在国际合作中常见的产业互补效应,让一些国内企业感受颇深。一些产业在国内的产能不断扩张,在当地却可能尚在起步阶段。光缆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在国内,光缆产能增长迅速,行业竞争压力大,但在泰国却属于稀缺资源。”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介绍,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泰国当地的政策支持,光缆产业在泰国有着优越的生存环境。在国内光伏电力电缆、超导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浙江富通、江苏中利入驻园区后,不仅拓展了我国光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还填补了泰国光缆技术的空白,实现了中泰双方的互利共赢,成为中泰两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工业园已有80家中资企业入驻,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涉及汽摩整车及零配件、机械电子、通讯、光伏等行业,其中不乏中策橡胶、盾安集团这样的产业龙头企业。2015年入园企业实现销售额24亿美元,累计已实现销售额65亿美元,向当地政府累计缴纳税收已超过8000万美元,解决了当地2万人的就业问题。

  泰中罗勇工业园的成功也坚定了华立布局境外园区的步伐。汪力成说,接下来,华立集团将加快墨西哥中国工业园的建设进程,让境外中国工业园成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工业唐人街”。


浙江日报 中国智慧·浙江实践   开放发展 00007 “工业唐人街”,让世界走近中国 2016-09-03 1875884 2 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