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中国智慧·浙江实践

供给侧改革名家谈

  高长武(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目的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要搞新的“计划经济”,更不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特别注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通过适度的宏观调控,解决好那些通过市场自身配置不能提供有效供给的问题。

  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已经带来不少要素配置扭曲,比如,企业竞争机制方面,那些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状态的“僵尸企业”,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而勉力维持,占用和浪费资源配置;流通体制方面,由于各行业、各地区设置的条条框框过多,导致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企,推高了商品的价格。

  需要指出的是,供给侧改革既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也不走放任不管的“歪路”。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会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

中国推动供给侧改革正当其时

  赵耀(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教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主要以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已经比较突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旨在提升品质和效率的供给侧改革,可谓正当其时。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效率提升的转变,而这恰恰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内在要求相吻合。

  从激发企业活力的角度看,当前中国供给侧改革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打破市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扩大市场容量和刺激竞争来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二是优化全国运输网络,通过减少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三是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并加强反腐和提升政策透明度,减少企业隐性成本;四是破除垄断,鼓励竞争,扶持中小企业;五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完善创新环境,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供给侧改革是系统工程,不单指生产环节改善,健全配套政策、改善商业环境等举措也需及时跟进。比如清理过剩产能,需要有效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体系等来保障,鼓励创新则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提质增效也需要市场标准、监管机制等的相应提升。

改革落地要激发基层创造性

  辜胜阻(知名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短期均衡为目标的需求侧管理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与转型升级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落地主要靠激发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与推进改革主体这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振企业家精神,激活科研人员创新精神和官员的担当敬业精神。

  市场主体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企业家创新创造的热情。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供给侧创新的精神灵魂。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企业家是供给侧最重要的主体。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积极性要打好削减成本的“组合拳”,降低实体企业成本,让企业有利可图,实现中国产业从低端的过剩供给结构向高附加值的创造性供给结构转变。

  要调动创新主体、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问题,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当前,迫切需要对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不能用对政府官员的行政要求来对待科研人员。

  要调动改革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要激发政府官员的担当精神和敬业精神。如果官员没有积极性,改革是很难落地的。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官员“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问题。要建立容错机制,提供一定的试错空间,保护和鼓励官员更加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大胆作为、勇于担当,特别要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制度供给”激发增长潜力释放

  贾康(知名经济学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提升方针,体现了经济工作和宏观调控新思维。从理论上说需求是原生动力,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创新都发生在供给侧。现实经济并非通过“完全竞争”自动实现结构优化,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政策供给”引导结构优化,通过“制度供给”激发增长潜力释放。

  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导向,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理论联系实际的转轨创新,其核心内涵是以改革攻坚为关键来解放生产力的长期行为。面对矛盾凸显挑战加大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前车之鉴,必须依靠供给侧改革打造新动力体系。

  虽然供给侧发力的“攻坚克难”任务艰巨,但别无选择,必须迎难而上,敢涉险滩,啃硬骨头。做好以上这些,中国就不仅可消解渐进改革路径依赖上的某些“后发劣势”,还有望形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支持之下供给侧伟大实践的“先发优势”,如愿对接全面小康和中国梦。

  (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浙江日报 中国智慧·浙江实践 00006 供给侧改革名家谈 2016-08-31 1879414 2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