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中国智慧·浙江实践 消除贫困/ 深度报道

一片花海的信心——

美丽经济,开掘新富源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表示:“我们决心让所有的人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技术进步。”

  然而从工业化时代开始,全世界几乎都是走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道路。如何突破困局,既发展又不走污染的老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绿水青山,“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态之路。

  2015年初,浙江一次性摘掉了26个县的“欠发达”帽子,对它们不再考核GDP总量,支持这些山区县绿色发展、生态富民。通过改革创新,一度沉睡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被唤醒。

  8月,衢州柯城区石室乡荆溪村,八卦田边一个三岔路口,69岁的杨林才和67岁的夏国珍夫妻俩搭了一个凉棚卖棒冰和矿泉水。自打村里前年开始种花,老两口和其他村民一样,在家门口也能创业增收。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荆溪村距离柯城区政府约15公里,是一个较偏远的小山村。2011年,荆溪村开展村庄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但由于缺乏好的产业支撑,发展乏力。

  “我们这块八卦田是中国美院创意文化团队设计的。田里种过其他花,也种过菜,但都没能吸引来游人,一度荒着。”村委会主任徐跃进说,2014年8月,村里准备在当时空着的八卦田种些花草,专门采购了一大批格桑花种子。“10月中旬花开后,突然就‘火’了。”10亩八卦田变成花海,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最多一天有7万人次。一夜间,荆溪村成了当时衢州热门的休闲游目的地。

  格桑花一开,开出了幸福。杨林才的晚年越过越有味道,日子也越来越舒坦了。衢州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赏花经济”如今已在衢州各地“开花”,比如开化县长虹乡桃源村冬春种植油菜花、夏秋种植向日葵,每年游客数达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

  绿水青山筑就的美丽经济,正成为浙江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山水化为风景,村庄成为乐园,原先闲置的农房摇身一变成了农家乐和民宿。

  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江下村,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畲族村,如今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不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也有从德国、意大利慕名前来的。

  放在过去,畲族大娘雷美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当起民宿老板。雷美琴家之前住在一座叫雾露山的山坡上,黄泥土砖,山高路陡。2010年,根据政府安排,江下村开始农房改造,雷美琴家建起了小洋楼,出门是便捷了,但仍“愁前途”。

  2013年,“江下村畲家文化特色村培育”成为省山区经济发展项目。这年10月,在政府引导扶持下,村里18家民宿同时开张,雷美琴家就是其中之一。“每年7月至9月最忙,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雷美琴说。如今,村里每年游客10万人次以上,去年全村年人均收入已达13000元。

  增收,致富,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被称为“山里来客”的畲家人的期许,也是“雷美琴们”的自豪。


浙江日报 中国智慧·浙江实践 消除贫困/ 深度报道 00005 美丽经济,开掘新富源 2016-08-29 浙江日报2016-08-2900032 2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