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时评

迈出迎接蓝天的关键一步

  未来要持续打好“呼吸保卫战”,还需各方不断提高底线、补齐短板,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迈出迎接蓝天的关键一步

吕苏娟

  近日,我省提前完成了年计划淘汰黄标车1.31万辆的目标任务,至今累计淘汰黄标车60.81万辆。这意味着,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面告别黄标车这一目标。

  黄标车曾是刻在一代人记忆中的“黑尾巴”。据监测,一辆黄标车所排放的污染物,约等于14辆国三绿标车或28辆国四绿标车的排放量。如果说,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那黄标车排放污染则是核心问题中的问题。过去,因经济发展过快、缺乏认知和管制,黄标车一度增长迅速,至2013年,我国已拥有黄标车约1300万辆。

  这几年全国大范围爆发雾霾,也使PM2.5这一新词进入了大众视野。杭州曾在2013年做过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发现大气中PM2.5的来源,机动车尾气占近40%。当年十几万辆柴油车虽仅占杭州机动车数量的9%,但排放的氮氧化物却占了杭州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0%以上。

  2013年9月,国务院批准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中细颗粒物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机动车污染防治成为关键领域。其中,明确要求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2014年初,“淘汰10万辆黄标车”被列入我省十大民生实事,各地纷纷出台整治方案,加速取缔黄标车。此次,我省提前全面完成指标,并领先于全国,是所有部门和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它意味着我省大气治理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黄标车的治理是我省大气治理的一个“缩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气治理的结束。近两年来我省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目标要求相比、与群众对良好空气质量的期盼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亟须各部门协调、各地区联动,不断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将环保真正落到实处。

  黄标车的治理是我省城市治理的一个“投射”。因使用时间长、机械设备老化、车辆安全状况差等原因,黄标车安全事故频发,是诱发“城市病”的原因之一。为此,我省在逐步取缔黄标车之余,同步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在保证交通秩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污染、升级设备、优化服务,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我省还印发了《浙江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行动计划(2016—2017年)》,进一步加速城市“血液”的更新换代,切实还百姓一个干净整洁的现代化都市。

  值得注意的是,大气治理不是孤立的,它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息息相关。我省大气治理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是联动的,地上和水体的生态好了,大气治理自然事半功倍,反之亦然。大气治理,也不是静止的,它需要有跨区域联动意识。大气是流动的,治理应遵循“全国全省一盘棋”理念,浙江在确定本省大气治理目标及考核指标之余,还与全国各省(区、市)共同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并启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扎实改善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

  全面告别黄标车,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要持续打好“呼吸保卫战”,还需各方不断提高底线、补齐短板,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将绿水青山不断变成金山银山。


浙江日报 时评 00013 迈出迎接蓝天的关键一步 2016-08-19 浙江日报2016-08-1900009;浙江日报2016-08-1900006 2 2016年08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