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加入自动驾驶阵营
从梦想驶向现实
本报记者 周静 综合报道
本报记者 周静 综合报道
本周,福特汽车宣布,旗下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具备SAE美国车辆工程协会定义的第四阶段自动驾驶能力)将于2021年投入商业运作,并将提供搭车或车辆共乘服务。
此前,福特公司投资了一系列科技公司,并努力拓展其在摄像头感应装置、高级算法、激光探测与测量传感器以及雷达、3D地图绘制领域的技术。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厂商加入自动驾驶阵营,而且正在一步步地向完全无人驾驶化努力:今年年初,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了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同时,丰田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也在积极开发自动驾驶软件、地图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
大约是英雄所见略同,各家大厂商的发展步调也达到了“神同步”的境界:除了福特之外,宝马、沃尔沃都在近期宣布计划在2021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3家公司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当然不要忘了全球共享汽车服务公司优步(Uber),他们也在进行该项驾驶技术的研发。
比自动驾驶更进一步的,是无人驾驶。谷歌公司研发的最新无人驾驶汽车完全没有方向盘和制动踏板,并努力争取政府给没有方向盘的汽车道路权。不需要人做任何监督和操作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是谷歌想要做的事情。谷歌最初的思路与特斯拉一致,一般情况让汽车自动驾驶,紧急情况将汽车控制权移交给用户,方向盘和刹车派上用场。然而,如果一个用户习惯了自动驾驶,再重新获得驾驶权时,往往会放松警惕,可能出现事故。在人与机器之间不断切换的自动驾驶,也许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在中国,百度也不甘人后。该公司已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给无人驾驶汽车设定了2018年商用、2020年量产的时间表。在和芜湖、上海汽车城签约合作之后,百度已与乌镇旅游进行战略合作。百度的目标是先实现高速公路上的全自动驾驶,然后再尝试与某些城市合作在特定道路实现全自动驾驶。
毫无疑问,人们对自动驾驶这项汽车业热点技术充满期待。但不少专家表示,这项技术并不具备取代司机和大规模普及的条件。业内人士指出,自动驾驶目前并没有做好搭载人类上路的准备,根本不能取代驾驶员的工作,“绝对”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条件。除了对复杂路况的掌控能力很弱外,自动驾驶也无法应对包括雨雪在内的恶劣天气,更不要说应对黑客攻击等能力。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需要测试数亿至数千亿公里,才能验证自动驾驶汽车在减少交通事故方面的可靠性,而现有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总里程还很少。此外,法律法规方面也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