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时评

请别再用情怀赚票房

  高投入及对高票房的吁求,产生了“情怀营销”、“粉丝经济”,其本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热钱行为”,这种营销不可持续,反而会过早地消耗掉观众对电影本身的热情。

请别再用情怀赚票房

郑焕钊

  8月过半,全国电影暑期档票房仍不见起色。刚刚过去的7月是传统的国产电影保护月,45亿的全国电影总票房比去年暑期档同期下降约18.2%。这是近五年来中国电影暑期档首次出现票房负增长。

  暑期档国产电影中,口碑票房双赢的影片几乎没有。电影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反响平平。积攒了十二年“情怀”的《大鱼海棠》,却在一片期待之中,引来了一片“自来黑”:有的粉丝因为制片方的一再延期而失去了等待的耐心,有的粉丝则因为对影片的期待落差而产生不满心理,而更多粉丝则因为“情怀”本身的消磨而产生反感。

  这让我们看到国产电影产业发展所潜藏的问题与危机。不健全的产业环境,尤其是产业资本的畸形发展,导致国产原创电影举步维艰,电影的高投入及其对高票房的吁求,产生了“情怀营销”“粉丝经济”等经营模式,其本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热钱行为”,这种营销并不构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更可能以外部的宣发营销替代内在的本体创作,不仅过早地消耗掉观众对电影本身的热情,而且损害对电影故事逻辑、角色形象、审美风格的打磨创造,对电影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及对科学的观众心理的评估测试,从而使文化生产变成一种投机行为,体现的仍然是一种浮躁的心态和功利的心理。

  当下大多数国产电影,最备受诟病的一点就是故事苍白,哪怕汇集了众多明星,或是有非常好看的画面,却仍然无法成为一部具有精神力量的优秀电影。即使短时间可能产生出若干部口碑和票房好的作品,但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产业本身的健康发展,更可能损害国产电影艺术的审美品质和民族品牌的形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产原创电影的出路,从外部环境上,要健全和完善文化创投市场机制,加强文化金融对文化产品的价值评估机制,使文化金融真正能够长效地扶持具有原创性、文化容量和精神品质的优秀电影项目;而对电影制作者而言,则要摆脱互联网营销的功利陷阱,减少对情怀的依赖,善于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去挖掘精神资源,通过一个好故事的打磨,来形成真正的粉丝。

  比如《大鱼海棠》所依赖的“北冥有鱼”这样的寓意,本来是非常好的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上古时代的哲学世界观,并具有传承和建构传统价值观的可能性,只可惜走上韩剧式言情的歧路,损害了一个好的IP。

  实际上,“情怀”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对国产原创电影而言,承认与国外的差距,更坦诚谦虚地创作,以作品说话,而不要替代作品站到前台,观众热爱国产电影的情怀才能由此激发。


浙江日报 时评 00011 请别再用情怀赚票房 2016-08-15 浙江日报2016-08-1500017;1846854 2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