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警惕!洋地名泛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商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摇身一变换成了洋地名。其中,不乏“维也纳”“地中海”这些洋气十足的典型西方地名。在一些人眼里,一提到洋地名,总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就好比,有些人听到了东海,就感觉“土气”,一听到“爱琴海”就感觉时髦一样。之所以许多地方想给自己镀一层“洋金”,究其因,无非是缺乏文化自信。

  洋地名看似无伤大雅,也是商业化进程的一种表现,但是,这种崇洋文化,却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着实汗颜了一把。当我们将传统的街道改成洋地名的时候,漂洋过海的华人却在另外一些国度保留了“唐人街”百余年。不知道,我们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的时候,国外会如何看待我们的这种崇拜?

  洋地名还只是取个名字来推崇一下,有些地方甚至搞起了山寨化西方建筑,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西方韵味。山寨白宫也好,山寨狮身人面像也罢,无不透露着一种推崇洋文化的思想。但是,这种徒有其表却没有学到真正底蕴的山寨文化,就真的能够走得很远吗?

  诚然,对外开放让我们的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也让有些人过于迷恋“西方的舶来品”,盲目地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失去了客观看待问题的眼光。同样是中国制造的马桶盖,因为流到日本就能引发一场爆买,不难看出人们对于国外的东西就是比国内好的心态是如此的根深蒂固。

  少一点洋地名,多留一点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地名。不要害怕因为没有洋名化而让人觉得“土”,不要害怕因此就会失去商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理直气壮地拒绝洋名化。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警惕!洋地名泛滥 2016-08-15 1845646 2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