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政治

普陀区宣讲活动贴近生活受欢迎

“渔港民嘴”
讲述百姓故事

  本报讯 (记者 史朵朵 区委报道组 李佳洁) 傍晚,舟山普陀区沈家门渔港,海风习习,海港边的小广场上已是水泄不通。“阿拉开始讲啦!”没有话筒,也没有舞台、灯光,69岁的“渔港民嘴”孔菊英一亮嗓,居民们立刻安静下来。

  “禁渔期为人类做贡献,干货素货来替代……”这段顺口溜,是孔菊英自己编的,主要为了劝说居民不要在禁渔期吃海鲜,保护家门口这片海。这些接地气的顺口溜,大家总是百听不厌。

  这是舟山普陀区委宣传部开展的“百姓故事汇”活动之一。依托道德讲堂、公民素质讲习所、社区活动室等场所,通过“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的方式,普陀区在全区开展“百姓故事汇”宣讲活动,打造“草根民嘴”队伍,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

  包括孔菊英在内的26位“渔港民嘴”,组成百姓故事宣讲团,走进渔农村,把讲堂搬到田间地头;走进社区、学校,把讲堂搬到弄堂,面对面地与群众展开交流。“渔港民嘴”百姓故事宣讲团成立1年多来,每次宣讲,场场爆满。

  用老百姓的嘴,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渔港民嘴”的魅力所在。宣讲团里有社区干部、退伍老兵、乡土人才等,他们拿得出故事,也愿意讲故事,其中有些人还能以说唱、评剧、快板等多种文艺形式来宣讲,深受百姓喜爱。

  故事汇里故事多。荷东社区居民马亚芬讲的是一段半升洞的老故事,让人们回味半升洞曾经的旧模样;新街社区居民李亨莉用现场表演的方式,再现了她身边一位艺术家的经历;来自蚂蚁岛的老婆婆李赛琴以“草绳船”、“火囱船”和三八海塘为例,讲述蚂蚁岛居民艰苦创业的故事;而草根艺术家汤永才以“上海说唱”形式,讲解“五水共治”新成就……

  宣讲人员“草根化”,宣讲内容“菜单化”。每次开讲前,群众代表根据自身需要,从故事库中选出4至5个专题,宣讲团则相应派出4至5位宣讲员组织一次宣讲会。他们还提供“菜单式”服务,让群众想听什么点什么,“渔港民嘴”的宣讲活动也真正实现了各取所需。

  接地气的宣讲,得到了百姓认可。“他们说的,都是阿拉听得懂的话。”每天傍晚去听一段孔菊英的顺口溜,已经成了渔民俞海平的习惯。沈家门街道工作人员李娜告诉记者,“渔港民嘴”不仅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党的政策,推动了基层工作的开展,而且成了干群沟通的桥梁。


浙江日报 政治 00007 “渔港民嘴”
讲述百姓故事
2016-08-13 1818320 2 2016年08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