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时评

城市治堵需要大手笔

  城市治堵要舍得出大手笔,否则短视省下的钱还不够为明天的拥堵代价埋单。庆幸的是,省委已明确“十三五”万亿交通建设规划,这无疑为我们解决拥堵提供了机遇。

城市治堵需要大手笔

王玉宝

  西湖边的莽莽群山,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涵养着整个城市的气度与情怀。然而,群山簇拥,给山南山北的市民往来带来诸多不便。8月10日,历时三年、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隧道群紫之隧道终于开通。无数杭州市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曾经,连接杭州城西和滨江乃至钱江新城这几个城市重量级板块最直接的道路,只有灵溪隧道、满觉陇路、虎跑路一线,走其他道路都存在严重绕行。但这条线穿过西湖景区,本身承载沉重的旅游客流。这种格局导致从灵溪隧道到满觉陇路、虎跑路长期以来令人头皮发麻的“暴堵”局面,不仅令景区交通增压,也耗费了上班族大量时间。可想而知,紫之隧道的建设开通,牵连着多少民生期盼。

  如今的杭州,正在进入一个阶段性交通“大礼包”的集中收获期。就在不久前的7月7日,城北留石快速路全线贯通;再往前,环城北路地下通道、秋石高架、余杭塘路二期、紫金港隧道,屡见大手笔。近年来,一个个城市交通工程如巨龙穿过城市堵点,打通城市血脉、联通城市筋骨。

  曾经的杭州,被冠以“堵城”的帽子。2016年初,有机构发布数据称2015年大城市中,杭州居通勤“龟速榜”第一名,全年累计拥堵时长为全国最长。因拥堵造成的损失全国排行第六,达到人均3736元。

  但这几年,杭州治堵投入显著增加,大手笔工程接二连三,“四纵五横”的大交通格局逐渐成型。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杭州堵情开始缓解。在最新的各种排行榜中,杭州基本淡出“堵城”行列。8月初官方数据显示,留石快速路通车后,城北片区早高峰拥堵指数比施工期间下降了17.2%,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更高达52.1%。

  城市治堵不仅关乎民生,更事关城市竞争力。今年来,深圳屡次曝出华为“出逃”传闻,虽然事后被辟谣,但此中反映的城市病对城市竞争力的伤害,却无可置疑。

  解开这个疙瘩,关键还需城市管理者舍得付出,真正将治堵作为一件大事来办。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道路交通设施作为一种公共必需品,必须同步提升。打通断头路、修建新道路、扩展旧道路、建设桥隧等城市立体交通系统,虽然投入极大,但从长远来看绝对值得。

  在这方面,浙江并非只有杭州一个城市需要大手笔治堵。省委、省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赋予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都市圈重要使命。城市增强辐射力与影响力的同时,必须解决好拥堵问题。目前,温州、金华等城市堵情不容小觑。更多中小城市甚至较发达的小城镇,也不断进入堵情严重之列。这不能不引起城市管理者的警惕,并需要加以认真解决。好在,省委已经明确了“十三五”万亿交通建设规划,这无疑为我们解决拥堵提供了机遇。

  当然,治堵除了必要的投入增加、必需的道路提升,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路径同样重要。宏观上看,是统筹城乡均衡发展,避免资源向城市过度集中;微观上看,则是城市本身发展理念和规划科学性的提升。这方面,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为我们提供了科学遵循。关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工作导向,深刻把握“一尊重五统筹”的基本思路,规模适度、资源匹配。同时,城市的规划管理处处见“人”,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真正使城市让生活更美。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7 城市治堵需要大手笔 2016-08-12 浙江日报2016-08-1200007;1841845 2 2016年08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