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英国《经济学人》和美国《纽约时报》相继刊文肯定——

中国创新彰显自信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推出封面文章指出,西方正“借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创新;而较早时候,美国《纽约时报》也刊文,讨论硅谷企业在移动应用领域从中国获取灵感,甚至“山寨”中国产品的现象。

  总体看,中国“被山寨”现象仍属初露荷尖,而非雨后春笋。西方媒体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也更多体现出一种危机意识,意在警醒本国的创新。

  但无可否认,中国科技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近年来的创新成果卓有成效、有目共睹。从“山寨”到“被山寨”,从“学生”到“老师”,中国创新创业大潮中涌现出的这些优秀案例,反映出中国科技企业的比较优势,彰显出中国的创新自信。

  “山寨”到“被山寨”

  “以前学生们总抱怨中国创新精神不够,而今他们却经常炫耀自己从中国创新产品——那些‘红色小口袋’(微信红包)中的所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商业创新项目导师凯尔·斯特林通过微信告诉记者。

  这位美国数据科学分析专家认定,“一场变革”正在当下中国鲜活展开。他的观点为许多业内人士认同。

  在亚马逊网站讨论无人机送货之前,中国的顺丰快递就已在试验这一构想;在Venmo成为美国千禧一代的转账应用之前,中国的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已开始使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支付……

  “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正在不断创新,而不是抄袭西方的想法。”美国创新研究机构“硅谷龙”创始人丽贝卡·范宁认为,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创新尤其迅速,在很多方面都已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学人》指出,现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西方消费者开始感受到中国成功造就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并提出,那些希望一窥移动商务未来的企业“不应只将目光投向硅谷,也应关注太平洋另一端”。

  “顺势”更要“借势”

  中国移动应用创新赢得世人瞩目,体现出中国科技企业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顺势而为”,更显示出在政策、市场优势下“借势发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者结构,有助于“跳过个人电脑时代,直接进入移动时代”。

  随着中国提出“创新发展”理念,在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知名度的中国产品和技术风靡全球。“这个形势很好。”美国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洪宇表示,中国政府有高度的“战略自觉”,已经把科技创新、特别是信息网络领域的科技商业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

  “我认为,中国政府正朝着创新的方向迅速前进。”美国消费技术协会主席加里·夏皮罗指出,中国在创新上还有许多优势,比如行动迅速,而美国在这方面“非常非常慢,这是美国的劣势”。

  创新仍需努力

  被曾经的学习对象“借鉴”,再次说明中国科技创新创业者不应妄自菲薄。事实证明,坚持走好创新之路,中国技术同样可以引领世界。但另一方面也应清醒认识到,差距仍然存在,推动创新的努力不可半途而废。

  洪宇指出,目前硅谷公司在核心技术和底层技术上仍有明显优势,即便在蓬勃发展的移动领域,中国企业的创新仍集中在应用产品层面。

  比如,高通在移动设备芯片市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谷歌和苹果在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市场占据绝对优势,脸谱与推特则是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拥有世界级别市场。相较之下,中国在核心技术上仍需突破,且即便是国内的几家著名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其主要市场也还仅限在中国。

  在洪宇看来,如何把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资源和雄心转变为科技进步的动力,仍是一个待解难题。

  此外,夏皮罗还建议,目前中国在创新过程中太过重视申请专利的数量而非专利本身的质量和价值,这一点仍有待扭转。 (据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中国创新彰显自信 2016-08-09 1833563 2 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