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16个日夜,200余名孩子,浙大支教团在四川留下感人日记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编者按 这个炎热的暑假,浙江大学的16名大学生支教志愿者背起行囊,远赴千里之外的四川简阳市青龙镇,展开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从高等学府的优秀学子到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他们用热情和汗水,为200多个求知若渴的山区孩子带去爱与梦想,也让自己肩负起大学生的责任,带着理想和使命,行走在青春的路上。

16个日夜,200余名孩子,浙大支教团在四川留下感人日记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本报通讯员 凌子敏

  艰苦的环境别样的感受

  7月10日 阴转晴 支教第1天

  “宿舍没电!”

  “这边也是!你看看有没有水?”

  “没有!楼下有吗?”

  “四个龙头都没有……”

  没想到,支教第一天,就是在队员们此起彼伏的叫喊中开始的:没水,没电,没信号,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三无”寝室。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支教的青龙镇较为偏远,队里给大家买的铺盖至今未到,这意味着,今天我们要在木板上睡一个晚上……

  从杭州一路向西,穿越崇山峻岭和田野,34小时后,K351次列车终于把我们送到了四川成都。来不及休整,我们就直接转车来到四川简阳市青龙镇中学。青龙是个农业大镇,二、三产业比较薄弱,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近5000人,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成了我们这次支教的主要对象。

  到达青龙镇,简单收拾后,我们迎来了报名补习的孩子。

  蜂拥而至的孩子竟然超过了200个,单单九年级就有70人报名,大大超过了预期。

  “孩子们真的很上进。”支教队员李欣一边让孩子们排队,一边悄悄说,“刚才有个孩子,初三已经毕业了,但他就是想来,比那些快中考的同学更渴望学习。”这个孩子叫小俊,今年刚考上简阳市最好的高中。爸爸出去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奶奶。奶奶是个聋哑人,少有人沟通的他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沉默寡言。

  和小俊一样,九年级的小豪父母也在外地打工,平时家里就由奶奶做主。因每天来学校需要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奶奶怕孙子辛苦,不让报名,最终还是被孙子的决心说服了,“他想考一所好的高中。”

  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的心里突然有一股别样感受。

  跟着妈妈的足迹来支教

  7月12日 中雨 支教第3天

  两天课下来,对支教有了切身感受:想当好一名老师,不仅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还要有满满的爱。

  小学部有40多个孩子,只设了一个补习班,学生却来自三、四、五、六4个年级。

  “我想把小学部细分为两个班,根据孩子的学业水平分开教学。”负责小学部的女队员王杰说。

  分班教学后王杰的备课量和上课时间陡增一倍。除了要管孩子们的早读和午睡,还要连轴转地在讲台上讲两到三节课,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点忙不算啥。”在与王杰的交流中我才了解到,她其实是新疆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今年是来浙大交换的,6月份就该回新疆老家,但看到浙大心系西部支教活动后,她心动了。她说:“如果不是浙大的西部计划,我不可能到杭州学习。现在,应该变成我去西部帮助更需要帮助的孩子了。”

  常至轩是支教队年龄最小的,今年8月才满18岁,却是我们最靠谱的队长。他报名支教的原因很简单,他妈妈也是一名支教志愿者,正在河南南阳支教。本来一年就到期了,可她却已经在那里待了两年,明年还将继续支教一年。常至轩说,他想跟妈妈一样当一名支教老师,把浙大和父母教给他的全部知识教给孩子们。

  这让我想起他旅途中带的行李。一个男生,行李箱比女生还重,当时我们都以为带了很多护肤品和零食。然而当他打开行李箱时,大家都惊呆了:行李箱里装了满满300本浙江大学的笔记本。他说,他想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浙大的记忆,想让孩子们将来记得,曾经在一个暑假里播下的理想种子。

  花开了远方的你知道吗

  7月17日 多云 支教第8天

  大课间的时候,九年级语文老师李欣抱着一叠作文纸回到办公室,一边招呼着大家过去:“大家快来看,今天我让孩子们写诗,可逗了!”

  大家笑着翻找着有趣的诗。李欣却突然顿住了:“你们来看看这个。”

  一张纸上只有3行字,没有标题,没有署名,只是写道:“院子里的花开了,家里添新家具了,远方的你知道吗?”

  办公室一下子静下来。大家想起了昨天家访的场景。我们走了12户人家,除了两户人家父母在本镇工作,其他10个孩子的父母至少有一个在外地打工,孩子们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有一个孩子甚至6年都没有见过父母。

  我们到小宇家时,才知道看上去调皮爱玩的小宇,春节后就再也没有见过父母。和他聊天时,他总是低着头不说话。直到我们问他父母在哪里,他才抬起头看了看远方,说:“在俄罗斯边境,养蜂,很远很远。”

  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昨天家访回来后,董晏铭一个人坐在操场边一言不发,他是在为小燕感到心疼。

  八年级的小燕家住在8公里外的踏水镇中和村,往返要步行3小时。队员们拍了小燕家的照片,她家的整面灰色水泥墙上贴满了小燕的奖状。小燕有姐弟4个,家中的收入全靠父亲,他长年在外打工,很久才回家一次。家访时,小燕哭了,她不是因为受了委屈,而是在担心一年后自己读高中怎么办,学费不说,住校还不能回家干农活,母亲一个人怎么撑下去?

  对孩子来说,陪伴很重要。我们想让孩子的父母多回家陪陪孩子,却说不出口。因为谁都清楚,家里根本没有人给孩子做饭,谁都明白,不出去打工就无法支撑整个家庭。

  在青龙镇支教的日子里,越了解青龙镇的孩子,我们越觉得所谓支教,不在于课本上了几章,而在于尽我们最大努力让他们看到一个新的世界,用15天的时间多多少少地影响孩子的想法。

  那之后的八年级地理课上,队友朱泉松给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地图。他把四川和浙江圈了出来,细数了这中间相隔的河流山脉。他想告诉孩子们,中国很大,世界更大,而他们值得拥有更大的世界。

  我有隐形的翅膀带我飞

  7月25日 晴 支教第16天

  这是我们在青龙镇支教的最后一天。我们举行了全校合唱比赛。

  小学部合唱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前几天的排练中,这群孩子不是叫嚷着不爱唱,就是记不住长长的歌词。唱之前,大家还真为他们捏了把汗:“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正调试着照相机的焦距,准备给孩子们拍几张唱歌的照片,他们的歌声就猝不及防地响起了,和之前的每次排练都不一样,大声又整齐。

  远处,是一群孩子稚嫩的声音唱着另一首歌:“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15天,孩子们像是懂事了,却还是不听话。明明已经放学很久,他们还待在办公室门口不肯散去。

  “老师你们还来吗?”最喜欢赵家敏的七年级学生,一个个哭红了眼眶。“当然啊,我们不是约好,3年后我一定来看你们,那时候你们刚刚中考完,我再继续给你们讲高中的课。”赵家敏边说边别过头去。

  常至轩则在最后核对一遍书籍。满满一个纸箱,装着支教队买给学生的百余本书和杂志,有不少已经在这15天里被孩子们多次翻看。常至轩说这一箱书是他和青龙镇的纽带,他会和这边的老师一起建起一个图书角,书不够,再从浙江邮过去。

  两点了,要走了。

  孩子们一直送我们到村头,一个叫不出名的小男生还买来了水让我们路上喝。车来了,后视镜里的他们慢慢远去。手机一振,是一个四川的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老师,我知道你们的车走了,我躲在屋后看呢,没敢来送。第一节课你问我们以后要当什么,我不是回答不出来吗?”那是刚来青龙的时候,队友让班上的学生写下以后想从事的职业,还记得那时很多孩子都迷茫地看着他们的老师,不知道该写什么。

  “现在我想好了,我也想当一个老师。”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2016-08-09 1833339 2 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