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有绿色之光
浙能六横电厂践行节能环保之道
陈潇奕 陈娟春
海岛,有绿色之光
浙能六横电厂践行节能环保之道
陈潇奕 陈娟春
在舟山美丽的海岛六横,有一家与桃花岛隔海相望的企业,它伫立在海岛的一隅,远离城市,临海而建,以科技、管理、创新为盾,撑起了环保节能的安全保护伞,点亮了海岛的绿色之光。它的名字叫浙江浙能中煤舟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一家拥有煤炭中转码头和六横电厂两个项目的大型煤电一体化企业。其中,2009年开港运营的煤炭中转码头,对构筑浙江省及华东地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有效解决煤炭输出港装船能力与输入港卸船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4年投资近80亿元建设的六横电厂,是全国首个离岸海岛大型燃煤电厂,也是国内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坑口电厂”,更是全国首家新建百万机组实施超低排放的电厂,媲美天然气排放水准。
新常态下,六横电厂积极响应能源消费革命的号召,担负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继续夯实节能环保阵地,努力构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超低排放,绿色环保一气呵成
在超低排放还未正式提出之时,浙能集团就早已预见性地提出要在浙能六横电厂实施超低排放,并投资近20亿元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高效电除尘、废水处理、灰渣综合利用等环保设备,实现燃煤机组烟气排放达到天然气燃气轮机机组的烟气排放控制标准、废水和噪声高标准达标排放、灰渣等综合利用,自我要求,不断突破,精心将浙能六横电厂打造成绿色环保煤电企业。
毫不夸张地说,浙能六横电厂的节能环保工作从基建期就开始实施,而且一直延续至生产期。
在工程建设阶段,舟电公司实施绿色施工,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浙能六横电厂工程相关的18项QC成果及10项工法获奖,取得9项专利、14项科技成果,另外还获得全国工程建设项目优秀设计成果一等奖等7个其他奖项。浙能六横电厂项目于2015年11月获得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最高奖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两台机组自投产以后,超低排放系统运行稳定,成效显著,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燃煤发电机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据了解,浙能六横电厂的超低排放采用湿式静电除尘器进行深度除尘,被国家环保部列为示范项目。同时,公司还创新性地采用技术叠加,做到了设备整合,实现了超低排放的最大化。如将原设计的五电场干式静电除尘器加脱硫吸收塔除尘方案,升级为四电场常规干式静电除尘加上第五电场改为旋转电极的干式电除尘器,再加脱硫吸收塔和一电场湿式静电除尘器的三级除尘升级方案。为了有效降低SO2排放,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细节处着手、提升,确保在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条件下,烟囱出口的烟气SO2排放浓度低于35毫克/标准立方米,实际运行中SO2排放浓度约为20毫克/标准立方米,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火电机组排放标准。
甚至,为了让周边居民生活更加安心,实施消除视觉污染措施,将原设计的低温省煤器改为管式热媒水烟气换热器,取消原设计的低温省煤器至回热系统凝结水的进出水管道,在湿式电除尘器出口烟道增设净烟气再热器,管式热媒水原烟气放热器吸收的热量通过净烟气再热器加热湿式电除尘后的烟气,确保烟囱入口烟气温度不低于76℃,在大部分时段消除了烟囱出口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是可以突破的,而难点在于企业成本的增加。但是作为一家国企,作为生于斯长于斯、流淌着浙江血液的浙能公司而言,我们愿意为节能减排做出更多、付出更多。”浙能六横电厂负责人如是说。
节能降耗,供给侧改革新路径
新常态下,我国能源消费换挡减速趋势明显,一方面需要重塑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节能降耗,建立能源节约型的能源供给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技术革命。
燃煤机组发电是一个燃煤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能耗高低最终都会体现在燃煤用量上。就燃煤发电机组而言,浙能六横电厂是目前环保技术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新建火电工程之一,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水平。在设计之初,秉持超低排放的理念,浙能六横电厂对汽轮机锅炉等主辅系统、设备进行了优化。实施了包括汽机配汽方式优化、通流优化、排汽优化等在内的90项优化设计,机组额定容量由1000MW提升至1030MW,改善热耗近92kJ/kWh,相当于标准煤3克左右,是浙能集团百万等级优化示范工程,获电力行业优秀设计一等奖。
电力行业的节能降耗,就好比是一曲交响乐,讲究的是协同共奏。每一个环节的调整与提升,对于最终整体效益的达成都至关重要。
为提高汽轮机效率,浙能六横电厂与汽轮机制造商——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大力配合,针对汽轮机设备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革新,组织实施了汽机配汽方式优化、通流优化、排汽优化等八项措施,大幅度地提高了汽轮机的效率。同时,改变以往增压风机、引风机分设的模式,改用联合风机,不仅简化了系统,缩短了烟风系统的流道长度,减少流动阻力,还减少了电机的使用,节能效果明显。此外锅炉除渣采用了风冷式干渣机方案,大大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技术革新降低辅机厂用电耗。浙能六横电厂凝结水泵、凝结水输送泵改变通常采用的节流调节运行控制方式,改为变频控制,可有效减少厂用电消耗,节能效果可达50%。循环水泵采用双速电机,可实现在春秋冬三季根据水温变化以及机组负荷需求情况切换成低速运行模式,从而减少厂用电消耗。
除了发电系统的优化,针对海岛淡水资源匮乏的实际,舟电公司还深入实施技术改造,通过厂内建筑设施屋顶雨水区域化收集,再集中进行混凝、过滤处理的方式,实现雨水的收集回收利用,预计年回收雨水量可达10万吨。
进入生产期后的浙能六横电厂,运用技术改造、实施科技项目等手段,实现供电煤耗逐年降低,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年度平均供电煤耗287.1克/千瓦时,比2014年投产时下降了3.31克/千瓦时。
此外,作为全国首个离岸海岛大型燃煤电厂,国内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坑口电厂”,浙能六横电厂的煤炭中转码头年吞吐量可达3000万吨,燃煤大批量海上运输,直接由码头传送至电厂后方堆场,大大降低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转运能源消耗。利用港口便利,浙能六横电厂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煤炭市场,每年燃用进口优质煤比例可达到50%,降低国内煤炭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烟气污染物的排放。
发电企业的节能降耗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绿色,是舟电公司追求的永恒话题。据了解,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电力行业发展方向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移的趋势,舟电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研究,其中厂内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工作,计划利用公司内场地铺设光伏发电设备,总装机约为33MW,采用全额上网的运营方式,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2017年3月投产发电。同时,走出去寻求海上风电、渔光互补等绿色发展的机会,将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方式与地方经济发展、区位特色结合,推动清洁能源在浙江省的推广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传统煤电的有机结合。
面朝大海,与海岛融合共生
一靠近浙能六横电厂,就能在公司门口显眼处看到一块显示屏,上面即时显现着各类排放数据。敢于真实公开数据,不仅是浙能六横电厂对于周边老百姓的一个交代,也是他们践行绿色发展、无愧于环境保护的底气。
起初,浙能集团决定落户舟山六横时,就考虑到保护当地环境的压力与责任。为了消除老百姓的疑虑,增强感官认识,舟电公司先后邀请了舟山市各级政府部门、人大代表、六横当地的居民、学生等来公司实地参观。自投产以来,公司接待了近50批、700余人次当地参观人员,通过一线走访、数据考证,不断加深周边居民对电厂的了解与认识,展现了浙能六横电厂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领先水平。
“如今的火力发电已经不同以往,技术水平大幅提高,节能环保性能逐年递增。为了打破成见,我们会经常开展厂区开放活动日,与学校合作,跟小朋友们讲解电厂发电、超低排放的运行原理等等。科普要从娃娃抓,这几年下来很有效果。”电厂行政部门负责人解释道。
与此同时,浙能六横电厂对六横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发挥着较好的带动作用,公司落户后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此外,公司注重与当地政府及百姓的沟通交流,联合开展了文体、敬老、植树、联谊等活动,组织公司年轻员工进村宣传环保、健康知识,参与地方政府举行的健康骑行、诗歌朗诵等活动,与中小学校联系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和“春蕾助学”活动等,进一步与当地加强联系,拉近与居民们的距离。
特殊的地理位置,奠定了浙能六横电厂与海岛、与居民特殊的感情,一岛之上,大家彼此依靠,缔结了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对于那些穿梭在电厂里,身着湖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而言,大多时间都在岛上度过,他们已经融入了当地生活,与小岛共呼吸。
“与其说岛上工作单调,我更觉得是一种纯粹。来往于家里、电厂不是很方便,电厂反而成了我们的家。在这里简单生活,快乐工作,濯去大城市的浮躁,人会生发出更多的幸福感。”一位一线巡检人员如是说。
离岛生活,让这里生活工作的人们更有一种家的温情。同时,浙能六横电厂还是浙能集团里年轻骨干成长锻炼的沃土。据了解,在电厂的“心脏”集中控制室,核心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
舟电公司尊重人才,注重年轻人成长培养培训,有敢于创新、突破的勇气,为破解自身发展问题,直面“形势、安全、成本、发展、人才”五大压力,切实提高危机意识、市场意识、担当意识、精益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今年重点策划开展了“管理提升年”活动,不放过任何小的节能点,开展防治“跑冒滴漏”、运行小指标竞赛、修旧利废等工作,向内挖潜、提质增效,探索落实“双新双创”平台建设,推动公司“定位转型”,向外开拓,绿色发展。
链 接
随着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进步,煤炭仍将在能源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浙江省,煤炭资源贫乏。据了解,截至2015年,浙江省全年煤炭来源地以内蒙古、陕西和海外为主,分别占52.6%、26.7%和17.1%,其中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占88.0%。
而舟山煤炭中转码头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储备、配煤、中转码头,年吐吞量3000万吨、后方堆煤能力310万吨、单泊位可停靠最大吨位20万吨,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燃煤市场,主要保障浙江沿海乃至长江三角洲沿江电厂和企业的电煤供应稳定。该中转码头于2006年3月22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2009年6月9日正式开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