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时评

代写作业背后是无奈

  代写作业发展成半公开的产业链,总归有其原因。与其冥思苦想找破解之策,不如考虑从源头切断,减轻暑假作业的负担。

代写作业背后是无奈

吕苏娟

  暑假过去大半,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生开启“白加黑”赶作业模式,有的父母齐上阵来帮忙。伴随花钱雇人代写作业的学生增多,“代写经济”应运而生,“代写作业”服务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父母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天经地义。如果出于心疼帮助孩子完成作业,也勉强可以理解。但若花钱雇人代写,则脱离了本意,在孩子面前充当了“不诚信”的反面教材。批评代写作业,似乎合情合理。但是,这种事情发展成半公开的产业链,总归有其原因。与其冥思苦想找破解之策,不如考虑从源头切断,减轻暑假作业的负担。

  作业,本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却因数量巨大,变成了看得见的压力。《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3小时,是全球平均数的两倍,法国的3倍,日本的4倍,韩国的6倍,中国学生睡眠普遍不足7小时。童年本应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即便读书,也应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本应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却耗在了书山题海和分数竞争中,这又是何其残忍?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业可以视为教书的延伸与检验。但再重要,也不能替代育人的那一部分。育人,关乎心智健全、全面发展,更关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培养,应是兴趣的培养、热情的激发和方向的指引,而非无止境的作业压迫。现在不少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应该鼓励家长让孩子多参加旅游或公益活动。利用假期多接触自然与社会,增长见识。这样,开学之后学习兴趣和效率反而会更高。

  教育减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同时,教育部还启动了“减负万里行”系列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业代写泛滥、“代写经济”兴盛,更清晰地折射出政策的未落地和监管的不到位。虽然任何改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相关部门若能一开始就严加管理,严格执法,又哪来代写作业的服务产业链?


浙江日报 时评 00010 代写作业背后是无奈 2016-08-08 浙江日报2016-08-0800013;1830663 2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