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大力发展绿色菇类种植
秸秆变菌棒
循环再利用
县委报道组 吴警兵 卢伟星 记者 许雅文
本报讯 (县委报道组 吴警兵 卢伟星 记者 许雅文) 眼下正是各种菌菇大量上市的季节,在磐安双峰乡皂坑村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草菇、灵芝、小平菇、猴头菇、黄金菇等20多种食用菌轮番上市。
持续高温天气,山谷里不免闷热。临近正午,菇棚的温度连连升高,负责人包金亮大汗淋漓,正在准备草菇的材料。
草菇是当地食用菌的新成员,菌种从广东引进。包金亮说,这是一种新型绿色菇种,赖以生存的原料即培养基十分环保,只要在稻草、玉米芯、玉米秸秆、豆杆、甘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里,草菇菌种就能生长。
作为国家生态县,磐安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传统种菇需要消耗大量木材,磐安积极发展生态种植,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料和木制品下脚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稻草、玉米芯等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如何制作菌棒?包金亮介绍了妙计——将稻草、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加水堆积,让其发酵、升温一段时间后,将其铺好,将草菇菌种放进去,10多天后就会长出草菇成品。出完草菇后,这些培养基还可以重新添加到平菇的培养料中,继续供平菇菌种使用。目前,基地里草菇、灵芝、平菇等菌种的培养基都不再使用木材,代之以稻草、玉米芯、棉子壳、麦麸等作培养基。“这些‘绿色菇类’占到了如今生产规模的40%,今后这个比例还会上升。”包金亮说。
这种“资源—产品—再利用—再生产”循环农业模式,提高了下脚料循环利用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减少资源损耗,确保产品安全放心。此外,磐安还出台奖励补助政策,鼓励菌农扩展原料来源,对利用茭白秸秆、桑枝条、水果枝条、玉米秸秆、稻草等种植食用菌,且连片15亩以上的,补助1000元/亩,从而推进食用菌产业生态化发展。
磐安坚持绿色化种植菌菇,在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料变废为宝的基础上,进而推广“茭白—大球盖菇”“桑枝—杏鲍菇”“果树套种食用菌”等生态循环模式,先后建成县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8个,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