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时评

有效投资总关情

  “五水共治”和大交通战略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一波浙江基建潮,明显水平更高、民生分量更重、问题导向更鲜明。在这一波基建发力期之后,浙江民生将迎来更大的收获季。

有效投资总关情

王玉宝

  盛夏的浙江,民生的“小确幸”款款而来。

  这几天,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张“美图”吸引——杭州滨江区的华家排灌站历时两年建成投用。人们清晰看到这个酷炫的排灌站,片刻间将滔滔江水化为清清河水。而稍早前,杭州之江片最大的“五水共治”水利工程——淀山浦四五排涝闸站也改造完工。几年前的“罗莎”台风来临时,这一地区居民曾吃尽水涝苦头。如今,新闸站排涝能力接近以前的四倍,可望一解居民之忧。

  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改变,不止在水中,也在陆上。曾经堵得令人崩溃的石祥路之上,一条Y型高架,历时一年半实现“一桥飞架东西”。自此,杭州城东到城西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大大缓解城市北部交通压力。而更令杭州市民期待的则是另一条隧道“紫之隧道”。这条隧道也将于8月初开通。届时,城西到滨江的唯一通道“灵溪隧道”的“堵王”地位有望松绑。

  看似不知不觉间,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城市治理某些领域的困局正在舒展,城市改造提升的甜蜜获得感悄然来到。曾经,城市急剧扩张带来的河道污染令人一筹莫展,但持之以恒的“五水共治”终于打破僵局。曾经,道路拥堵的“城市病”饱受诟病,但大刀阔斧的交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思路释放出解困的讯号。当然,这个过程远非平淡无奇,它饱含施工者的夜以继日,也得益于公众对大兴土木带来暂时性不便的宽容。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有意思在于,水的变化背后,挺立着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道路开发建设热潮的背后,则是省委、省政府“十三五”交通万亿投资的大手笔。这两者都是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也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又都与民生密切相关。这充分显示,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新指引下,这一波浙江基础建设的热潮,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特色和新使命。那就是,更加立足于人民的期望和诉求,更加立足于破解浙江发展面临的短板,更加立足于“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水平、均衡性导向。

  比如“五水共治”的背后,实质是老百姓对优质生态环境的诉求。而大交通建设的背后,化解了城市拥堵、协调了区域发展。而这两者,最终都导向了实现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水平和均衡性。因此,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一个个民生工程,背后却凝结着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的良苦用心,切中问题要害的果敢,以人民为中心的担当。

  从这个角度看,当下各地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只是拉开了浙江民生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序曲。一系列重大投资列表显示,浙江正进入一个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发力期。8月2日的全省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吹响了浙江铁路建设的集结号。“十三五”浙江将投资5000亿元,重点实施轨道交通“54321”工程,打造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而“五水共治”,在上半年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777公里、建成污水管道1735公里、清淤近8000万立方米的基础上,更将高歌猛进朝着“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奋进。

  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饱含民生分量的基建发力期之后,浙江必将迎来一个比今天更丰产的民生收获季。当然,抵达那一天,需要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撬动民间交通投资,更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携手同进,协调好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今天的基建投资,将结出“两美浙江”的民生硕果。


浙江日报 时评 00015 有效投资总关情 2016-08-04 浙江日报2016-08-0400009;1821862 2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