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社会

江山亲子创意美丽庭院活动

装扮特色家园
传承家风家训

  本报江山8月3日电 (见习记者 徐蕾 邵倩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清晨的阳光透过竹林,洒在燕窝型的村庄里,7岁的朱添翼拿着画笔和妈妈一起在庭院里创作墙绘,在墙角画上荷花,摆上石头。8月3日,江山市贺村镇永兴坞村举行亲子创意美丽庭院活动。

  永兴坞的村民们独爱荷花,“这个村以前叫莲心坞,因为形似一朵莲花。”村支书缪顺朝解释说,村里很多都是独居老人在家,这次比赛,镇村干部就以老人孩子的身份帮忙装扮家园。

  美丽庭院是美丽乡村的基础。为发动更多家庭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以实际行动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这个暑期,利用孩子们放假在家,江山市妇联联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衢州分社,在江山的四个村镇开展了一场亲子美丽庭院创建比赛。以“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以亲子活动为主题,共同建设美丽庭院,传承家风家训。按照“洁、齐、绿、美、景、韵”的六美标准,各个家庭充分发挥想象力,因地制宜,把普通的农家院落打造成有特色韵味的美丽庭院。

  路过S315省道沿线,两旁五彩缤纷,家家户户门口竖立着不同颜色的锦旗,上面还有不同的图案和文字。双塔街道S315沿线的居民们,带着孩子一起手工DIY,将破旧的轮胎涂上颜色,有的做成桌子,有的做成花盆,给门口的庭院换了个装。

  庭院的美丽不仅在风景,更在文化内涵。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在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的“汪氏宗祠”内,村支书汪衍君带着全体村民一起宣读汪氏族训:“敦伦纪,积阴德,勤职业,崇节俭,明正义,惩小忿,戒福薄,循本分,亲祭享。” 祠堂内爷爷带着孙子,妈妈带着孩子,拿出自家最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携手写家训,并将家训故事传给下一代。“这是爷爷读书时候用的饭盒,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是依然要记得勤俭持家,诚信做人。”69岁的汪长青握着孙子汪路遥的小手,拿起毛笔,在自己45年前用过的铁饭盒上,写下“勤俭”两字。随后,这些作品被嵌入庭院的景色中。

  目前,江山市已有10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全市有1.5万余户家庭直接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人数达到10万余人。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6 装扮特色家园
传承家风家训
2016-08-04 1820353 2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