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浙工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引领校园先进思想传播

辩论出真知 青春不迷茫

  盛夏的杭州,热浪滚滚。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的安静校园里,一群年轻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着,热烈气氛堪比室外高温——

  “以暴制暴是不是打击恐怖主义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平发展年代,我们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怎样的解读?”

  “同学们现在最关注什么?最需要哪些方面的精神指引?”

  他们都是浙工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部分留校和在杭学员,利用暑假为下学期的活动做准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的前身为邓小平理论读书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全校青年先锋的阵地,是浙工大名副其实的“第一学生社团”,更是我省高校红色社团中的佼佼者。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那些抽象、高深的理论话题,都被融进了微信播报、辩论大赛等系列活动中。学生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说信仰、谈理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细致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演讲辩论

  变抽象为生动

  放暑假的日子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总干事长王琼惟没闲着。刚结束暑期社会实践,她又忙着和同事们丰富“题库”,为下学期、一年一度的“知行杯”理论知识竞赛做准备。

  “研讨一直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的核心。”浙工大团委老师王波介绍,学校提倡“知行合一”,这也是“知行杯”理论知识竞赛的核心思想。“知行杯”理论知识竞赛已经举办了10余年,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每一年的竞赛题目都来自时事,既把国家政策和大学生的责任联系到一起,也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习。

  通过参与竞赛,许多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分析,而寻找答案的过程,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对全方位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改革进程、国际时局等有了更多的了解。

  除了“知行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每年还和杭电、浙理工、浙财大等6所高校轮流举办“在杭高校时政评论员大赛”。相比于校内切磋的知识竞赛,这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观点交融的平台。让学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兄弟学校几位选手对“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意义”的阐述让他们豁然开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于掌握和运用马克思的方法”。

  宋宇峰曾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在杭高校时政评论员大赛”。他被选手们敏锐的思辨、流利的口才所折服。在他看来,观摩这样的比赛,胜过自己无数次的闷头学习,“大家绘声绘色的演讲,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变得清晰具象、生动立体。”

  “引领学生,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互动,让学生们学会看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王波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的优秀学员们正在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意思”,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乐在其中。

  网上发声

  反驳不当言论

  打开微信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朝晖校区办公室副部长宋宇峰为记者播放了一条语音:“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这个由120名学员组成的“语音读新闻”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一名同学播报热点新闻。从国家大事、国际动态到本地新闻、民生热点,学员们都会一一捕捉。

  播报完毕后,大家的微信总是跳个不停——围绕播报内容,指导老师都要和学员一起讨论。交流过程中,学员们从热点话题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一一解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朝晖校区办公室部长马永攀一直关注着“网络舆论在学生中的影响”。他把这一话题带入了学校核心活动——“每周议题”。每周一到周五,学校各个部门都会分别进行辩论赛,各自分享观点。好几次,辩论会从晚上9时30分一直持续到11时,就连走回寝室的路上,大家都在“唇枪舌战”。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社会热点不仅仅出现在辩论中,还出现在一份份调研报告中——马永攀和同伴研究起网民舆论传播心理,还申报了学校“运河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基金立项活动。

  调查中他们发现,有61.5%的同学在网上遇到不认同的偏激言论时,会先考虑其意见的正确性,再理性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也有一些同学是选择不予理睬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知识,马永攀分析说:“对网络上偏激、消极甚至错误的言论不理不睬保持沉默,可能会让这些言论误导后来的参与者。”

  在他看来,一些大学生不缺少理智判断,但缺少对错误舆论反驳的勇气。“我们的学员应该要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除了严格要求自己外,还需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青春风采

  汇聚信仰力量

  每年9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的招新活动都是大场面。王琼惟告诉记者:“我们的录取比例基本上是6:1。”

  每年,100余名新学员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大集体前,都要举行一次庄重的升国旗仪式。作为去年活动的主持人,王琼惟鼓舞士气的话铿锵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战略目标,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重温这一幕,宋宇峰不由回想起自己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报名表上写下的话:“希望我能向优秀的人靠拢,也希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像明灯般指引我未来的道路,更希望自己成为更多学弟学妹的引路人。”和他一样,刘庭伟的想法更直接明了——“我想做的是要让‘我’变成‘我们’,把更多有坚定信仰的人汇聚在一起。”

  一直以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是培养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学生骨干的阵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刘庭伟和宋宇峰一直组织学员们用心发现身边的榜样,“相互学习中,是思想素质的提升。”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的官方微信上,“红人馆”就是榜样亮相的地方。比如,有既能在实验室搞生物研究,又一直坚持钻研文学的魏来,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也有先后16次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多达400个小时的金瑞斌……

  “谁说我们这一代存在信仰困惑、信仰危机?”王琼惟说,“我们用行动来回答,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用不变的信仰驾驭青春的选择。”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辩论出真知 青春不迷茫 2016-08-03 1818069 2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