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迎接G20 当好东道主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

让双创人才
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7月30日,2016年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在北京进行。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在“高端对话:对中国G20杭州峰会的期待”环节中,进行了主旨发言。作为专门研究教育领域和从事人才研究方面的专家,她重点从结构性改革与创业创新人才驱动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周谷平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处于重要转换期的一个关键时刻,国际社会都对G20杭州峰会能够取得的成果充满期待,也对世界经济的重焕生机充满期待。作为坐落在杭州的浙江大学而言,探索如何培养大批创业创新人才,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原动力,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是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促进全球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周谷平在主旨发言中谈到了“一带一路”与结构性改革的相互关系。她指出,从国内视角来看,中国要破除瓶颈的制约,转变原来借助人口红利和一些资源优势实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需要从供给端发力来引入新的供给,要通过改革释放生产力的存量,提供要素的组合效率,提升经济主体的创新动力;从国际角度来看,由于发达国家对于技术输出的限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短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难度增大,从而造成结构性矛盾,也制约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

  周谷平指出,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实质在于人才驱动,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同样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造福于沿线各国人民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但沿线国家的语言各异,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培养大批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这是根本保障和支撑。

  针对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周谷平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是科学理解,正确认识。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石,不应把它看作是缓解局部的燃眉之急,而应该是看作未来社会永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是全球化时代的历史使命,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是整体推进,构建生态。建设“一带一路”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相应的人才培养也应该着眼于全局,致力于为我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培养,就应对创业创新的教育进行系统的谋划,整体推进。不仅要汇集创业创新教育的整体合力,同时以形成息息相关的创业创新教育的生态系统构建作为创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而促使系统能够良性循环。

  第三是面向全民,贯穿终身。“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必将催生众多实实在在的项目,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因此,相关的人才培养也应面向全民,同时也要将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系统、全过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牵动所有教师,建设富有活力的高校、现代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制度,又要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让人人都有创业创新的机会。创业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个时段,应贯穿于人才成长、发展的终身,要打造终身发展的生态价值链。

  第四是跨越国界,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将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业创新不应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内部,而应该有国际视野。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广泛深入地开展沿线国家关于创业创新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促进教育方法的改革,使沿线各国共同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浙江日报 迎接G20 当好东道主 00004 让双创人才
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2016-08-01 1812618 2 2016年08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