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与在杭战友、亲属视频连线——
镜头里,那含笑带泪的你
本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李翔
140名维和警察防暴队,来自浙江的子弟兵。这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有着两个“第一”,既是第一支进驻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中国成建制维和警队,也是浙江第一支成建制走上国际舞台的维和警队。
今年3月,由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单独组建的中国第四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从北京出发,前往利比里亚,执行为期1年的维和任务。140名队员是来自浙江省边防各基层单位的训练管理、英语执勤、车辆驾驶、水电维修、医疗救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名,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22岁。
7月28日,在省边防总队指挥中心,部分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亲属、战友,通过视频连线,和远隔重洋的亲人互诉衷肠,讲述“维和故事”,同时送上衷心的祝福、感谢和勉励。本报记者也现场感受了他们的铁汉柔情。
40℃的高温下值勤
吃了140多天的土豆洋葱
维和警察防暴队主要负责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治安秩序等工作,是联合国部署在该任务区的维和防暴应急力量,任务非常繁重。从今年3月进驻利比里亚到现在,所有队员全身心投入,可谓个个是“铁汉”。
视频连线一开始,负责防暴队后勤的梁飞讲了件小事:7月27日,他到蒙罗维亚菜市场,找遍整个市场,见到的唯一绿叶菜,就是些老的番薯藤,当时没买。“回营地途中,我后悔得很。因为,大伙对绿色蔬菜实在是想疯了。”
利比里亚物资供应匮乏,让这些“蓝盔警察”很无奈。梁飞列了张菜单:炒土豆丝、炖土豆块、凉拌洋葱、炒洋葱、炒胡萝卜……胡萝卜、土豆和洋葱都是国内带过来,因为好保存。140多天吃下来,大家看到土豆、洋葱就反胃。“实在想吃炒大白菜。”梁飞打趣说。
现在正值利比里亚的雨季,日常气温达40摄氏度,闷热潮湿程度超过国内梅雨季节。“衣服晒不干,总是湿漉漉的。防弹背心本来就很重,湿了后,那就更重了。”队员柳佳说,防暴队执勤时间很长,不少人颈椎、脊椎痛,回来之后,要靠按摩,才能缓解疼痛。
雨季还带来一个更叫人头痛的事,那就是白蚁。非洲的雨季,每天都下雨,雨量很大,维和警察防暴队驻扎的营地周围,有不少白蚁窝,被水一冲,白蚁逃了出来,进了营区。为了战友们的安全,柳佳每天都要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眼罩,去灭杀白蚁。
亲情跨越8个时区
说到动情处泪眼相望
家的温情,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牵挂。虽然跨越8个时区,亲情依然紧密相连。视频连线的杭州现场,有3位队员的家属到场,讲到情深处,队员和家属禁不住泪眼相望。
欧阳彪炳是队员熊继红的家属。对着视频镜头,两人禁不住流下了热泪。“家里的事你放心,女儿你放心,我现在既当爹又当妈,每天我都打扫家里,虽不能说是一尘不染,但还算干净……”他故意避重就轻地安慰妻子。熊继红最思念的当属女儿:“对女儿,你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话未说完,她的手连拭眼泪。
另一对则是柳佳和吴超军,他们的孩子还小。这场视频连线,戳穿了柳佳这么多天来玩的一个“小把戏”:她有机会上网时,总会给丈夫“炫”一些漂亮的风景照。而实际上,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地的周围,乱草长得一到两米高。
“你在那里这么辛苦,为什么平时不说,偏偏给我看风景照?”吴超军问。“我是怕你、怕家里人担心……”柳佳问孩子现在怎么样。“这几天,外公外婆教他认各国国旗,利比里亚的国旗他都认得了……”
看到丈夫梁飞的身影,柳佳妮的心情非常激动。梁飞是防暴队员,去年他集训时,孩子出生,现在已经10个月大了。说是做了父亲,其实梁飞和孩子没待过几天。柳佳妮告诉丈夫:“孩子会爬了,会发‘爸爸’这个音了。”在连线那边,话语不多的梁飞要含蓄得多,过了好久,才说了一句:“你上班时,高速上开车要小心,爸妈照顾好,孩子带好……”
守护和平不言苦
当地人竖起大拇指
这批来自浙江的“蓝盔警察”让人刮目相看,在利比里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出于对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信任,今年3月26日,中国第四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开始担负该国外交部警卫任务,责任更重大了。有的队员承担夜间通宵达旦11小时的勤务,一个月下来,平均体重减少5公斤,伴随肠胃疾病、肌肉劳损等各种不适。
同时,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暴恐袭击等情况,让队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队员们沉着冷静,努力工作。“我们现在已先后完成35次国际政要警戒安保任务,处置了多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防暴队政委徐晓伟说,防暴队的出色表现,在当地很受赞誉,很多国际官员都曾专程访问过防暴队。防暴队员杨勇说,平时遇到当地人,也常会朝他们竖起大拇指,“只要能为国际和平做点贡献,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