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小美”成长
道路漫长

  在小美合作社的农业趋势分析中,农业有量型和质型两种导向。前者解决低价、量大、底线质量保证的农产品供给,占到市场供应总量的大部分,后者虽然占比低,却具备附加利润值高、数量有限、质量优异等特点,属于农业领域的“中高端”。搭配小型农业、规模农业两种不同模式,农业也将拥有四副脸孔。

  在这其中,“小型农业+量型导向”是现在普通的菜农、米农,“规模农业+量型导向”可能通过企业或合作社运作,“规模农业+质型导向”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太阳公社等企业型的生态农场,而“小美”走的是第四种路线:“小型农业+质型导向”。

  在钱振澜看来,“小美”的优势在于,农户不需要资金、土地、技术的升级,就能通过经营方式的转型介入到新的增收模式中来。而在王竹和钱振澜的设想中,小美合作社的市场化运作最终是要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以每一个“老张”为核心,菜友们形成小规模的、良性互动的城乡对接社群,最理想的形态,就是社区、社群农业连接起的新型城乡关系。

  其实,小美模式现有的雏形也算是“第二代”。从2012年4月与老张相遇,到2014年4月“小美模式”的实践正式开始,两年时间里,团队也曾做过一轮探索。那一次,老张和其他两位老农作为小美合作社的“雇工”,在8亩地上做实验。

  “我们发现,雇工形态中,大家的工作效率会向最慢的一位靠拢,彼此不会照顾对方田地里的情况。只有通过自主经营,才能培育农户对农田的责任感。同时,农户自身也可以内化品控、营销等环节的成本。比如,老张的蔬菜配送就是村里的熟人帮忙,每次支付劳务费,这比从外面找物流合作商更加便捷靠谱。”钱振澜说。

  从一个“老张”到N个“老张”,模式要探索的问题更多。现有模式中,农产品价格相对与市场脱离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去除价格波动因素,降低实验复杂性;让农户对自己的收益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可以心无旁骛地深耕,而不会去产生一些投机的想法。但从老张自己而言,他必须面对有些蔬菜被抢空、有些蔬菜卖不完的情况,如果卖不完,还是要选择传统的市场销售途径。

  今年6月起,小美合作社帮老张对接了一家素菜馆,每周做一次采购。按照老张的说法,这是在“菜友圈”和传统销售渠道间,小美又帮他“挑起卖菜的重担”。但在他看来,现在的菜价还是太贵,如果能有更多人、更多土地一起来探索这个模式,客户多起来、范围大起来,成本还能下降。而更多感兴趣的农民也在担心同样的问题:我按照这个方式去种,也卖这个价钱,真的能卖出去吗?降成本、精准对接消费需求、织就相对成熟的供销网络,都是“小美”后期必须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最难的是信任关系的构建。通过两年实践,以老张为中心的“小美模式”实际上打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其中的感情纽带通过熟人社会以及后续的交易不断深化。但对一个外来的消费者而言,如何信任“老张”这一群体,让“小美模式”具备一定的社会公信力,也影响着“小美模式”对外输出的效果:从建立闭环到闭环成熟,下一步的有机复制,其实是要打破现有闭环结构的。

  “小美”的成长之路还很漫长。而在培育城乡对接环境的过程中,“小美”现有的格局并不是最终形态,而是以此为基础,生长出更有意义的模式。这个过程,或许比结果更值得关注。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小美”成长
道路漫长
2016-07-29 1804310 2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