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文章导航

海 魂

—— 象山“八一”台风六十周年忆

  编者按: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汛救灾作出重要指示。60年前的1956年8月1日,是值得浙江人永远记住的一天。始生成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5612号”强台风登陆象山,在当地人民心中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据省党史办提供的材料,它在当时被定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台风。

  时任舟山专署办公室副主任的张克田亲历了这次台风侵袭舟山地区的全过程,在“八一”台风六十周年之际,86岁高龄的老人向本报发来当年浙江党政军民齐心抗灾的珍贵回忆。

  今刊发此文,缅怀往事,并谨记,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灾害

  象山,1956年的7月,稻浪翻飞的7月,风暴孕生的7月。

  1956年是中国农历丙申年。那一年,党领导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年,城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热潮。

  象山县当时是舟山产粮重点地区。当时的象山县委机关报《象山报》刊登了这么一则消息:“桥头林高级社连作早稻已普遍抽穗、开花,估计如无意外灾害,每亩可收520斤。” 丰收,在望。

  而在象山湾外的辽阔洋面上,一场风暴正在酝酿。预兆在7月29日抵达舟山——当地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将有12级强台风向浙江沿海靠近,有可能在舟山登陆。

  按照地委指示,以台风登陆的最坏估计,1500余名干部自带镰刀、笠帽、蓑衣等生产生活用具,赶赴一线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抢收早稻。连续三昼夜的赶工,农业合作化后的首季丰硕早稻抢收到手,人们沉浸在喜悦中。

  而来自太平洋的毁灭之神,亦步步逼近。

  在还没有卫星的1956年,气象气球或者海洋轮船上的探测仪器,是预报台风的重要手段。据浙江气象台记载:1956年8月1日24时,5612号台风(英文名:WANDA,中文译名:温黛,俗称:“八一大台风”),在浙江省象山县南庄区门前涂登陆。

  这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测得的气压最低值,登陆时台风中心气压923hPa(百帕)。它的最大风速每秒70米,相当于19级以上台风!瞬间风速每秒90米,相当于23级台风!

  台风甫一上岸,就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暴风圈中心席卷整个舟山地区,遍地飞沙走石,城镇农村瓦片和杂物横飞,墙倒房塌哗哗啦啦声持续不断,树木的枝干咔咔嚓嚓地被狂风吹断,山体滑坡冲毁了水库和堰坝……

  更可怕的是,台风引发了海啸。在台风中心登陆点象山南庄区门前,飓风掀起的巨浪有10余米,排山倒海,越过门前涂堤坝,急速推进纵深10公里,短短的几十分钟,就吞噬了象山县的主要平原——80平方公里的南庄区,良田被淹超过10万亩,77395幢房屋被冲毁,很多人在睡梦中被潮水冲走,有些人在撤离的道路上被暴涨的潮水吞噬。

  风暴席卷之处,令人触目惊心。台风登陆的龙王庙里200多公斤重的石礅和村里的捣臼、碾子被狂风巨浪冲漂到河的对岸,有两艘在新碶头港避风的排水量达四五十吨的三桅运粮船,被飓风狂涛“抬”过坝顶,“飞”上了山。潮水甚至直抵象山县城——丹城镇的南门城脚,只是由于故城墙还完整存在,使丹城镇躲过浩劫。

  然而肆虐并未就此止步。台风在象山登陆后,横扫舟山地区和宁波地区,穿过杭州湾,接着又从杭州、嘉兴地区登陆,经过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市,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减为低气压,逐渐消失。据浙江气象台记载:此次台风的8级风力圈半径超过1000公里,而环流直径更是在2000公里左右,当台风中心在象山登陆时,北到天津、青岛,南至厦门,同在8级风力圈内,是普通台风的三倍以上。

  据浙江水利志记载,全省有75个县、市严重受灾,其中特别严重的有象山、宁海、鄞县、奉化、镇海、东阳、临海、诸暨、富阳、萧山、杭州、余杭、安吉等13个县、市。

  8月4日,国务院在抗台救灾紧急指示中说:这次台风风力大、范围广,受灾地区有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受灾最严重的是浙江、安徽。浙江是人员伤亡最多的省,其中,象山县是受灾最惨重的地区。

  英雄

  回忆当时的场景,狂风大作,浊浪滔天,暴雨如注,海河猛涨。

  8月1日傍晚,舟山地区所在地定海县城关镇,满城呼啸着狂风,满街飞沙走石,瓦片横飞,洪水溢流,危房哗哗啦啦的倒塌声,一阵又一阵地连续不断…… 抗台抢险的干部和群众只好扶墙而行,过桥或过街时只能爬行。

  浙东之滨正在遭遇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舟山人民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地委紧急召开各部、委、办、科、局领导干部会议,讨论决定:由各部门领导带领年富力强的干部组织成抗台抢险小组,分赴定海县城关镇近郊海塘、碶门、水库、粮仓、货仓和居民街道抗台抢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粮仓、货仓的安全。

  时任象山县委宣传部部长、抗台前线总指挥的韩桂秋带领该县参加抗台抢收早稻的543名机关干部和职工即刻转变为抗台救灾的战斗员。在韩桂秋、彭玉文、刘连荣、李文华、沈海潮、李庆祥、李彬、沈兴土、翟汝佐、陈铭武、陈龙、金怀谷等同志带领下,奔赴最危险的门前涂海塘,以及碶门、水库、堰坝和最危险房屋的群众家中。

  狂风暴雨中,方显党员本色。他们身先士卒,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与群众一起,冒着狂风暴雨,奋不顾身地抗狂风斗恶浪,抢修危险海塘、碶门、水库、堰坝,抢修危险房屋,抢救遇灾的群众,义无反顾地与“八一大台风”作坚决的搏斗。但无情的海浪将在门前涂海塘上抗台的千余名干部群众从海塘上卷走,再也没有回来……

  台风即将登陆前,夜深天黑之时,韩桂秋同志突然想起龙王庙还有一批避难群众,毫不犹豫地顶着狂风暴雨从海塘匍匐回龙王庙,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临危不惧,指挥30多名避难乡亲及时转移,最后自己却被冲进龙王庙的滔天巨浪卷走,牺牲于抗台救灾的第一线。像他一样,无数党员,身先士卒。县卫生科长彭玉文、县民政科长李文华、县工业科长王庆祥、县政府秘书刘连荣、县交通科副科长陈铭武、县农林科副科长翟汝佐、县委组织部统计干事何双林、县农林水利科技术员许采良等都在抗台中不幸被狂涛巨浪瞬间吞噬,光荣牺牲。

  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难关头豁出去。在这次抗台救灾中,象山县牺牲干部50人,其中县部、委、局、科级干部8人,几乎每个部、委、局、科都有领导同志牺牲;其中共产党员12人,占24%;驻象山人民解放军牺牲3人。这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革命干部和解放军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人民的利益,同样具有身先士卒、英勇战斗和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救援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超强台风的生死搏斗中,来不及挥别同志,来不及流泪悲痛,各级干群化悲愤为力量,投入更艰难的战役中去!

  特大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吹断了舟山地区的输电线和电话线,象山县邮电局的无线电台设备也被摧毁,舟山地委和象山县委失去了一切联系。

  此时,舟山地委代理书记王裕民等领导都在杭州开会。在家主持工作的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王道善和地委常委、副秘书长江革坚守办公室,彻夜未眠。

  8月2日上午,正当王道善、江革等焦急不安的时候,驻舟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长张秀龙和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马龙,先后赶来地专大院,张秀龙当即主持召开舟山军政委员会非常会议,正式出席会议的只有张秀龙、马龙和王道善、江革。地委办公室和专署办公室副主任张克田、王中、钟砚耕列席会议。

  张秀龙将军说,我现以舟山军政委员会书记身份宣布舟山处于抗台救灾非常时期。我和马龙同志特来主持召开舟山军政委员会会议,讨论抗台抢险的紧急措施,号召舟山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投入抗台救灾战斗,使灾害减至最低限度。王道善、江革同志虽然不是舟山军政委员会委员,你们是临时主持地委工作的常委,要发表意见,和我们共同作决定。

  马龙将军说,道善、江革同志人熟地熟情况熟,有什么意见,请你们尽管发表。

  王道善汇报了全区抗台情况,并表达了感谢。他接着说:“我认为,目前各级党委工作应以抗台救灾为中心,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搞好抗台救灾,尽快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活,尽快恢复各项生产。救灾首先要救人,要尽快安葬遇难的干部和群众,医治受伤的干部和群众,安置因灾害而流离失所的群众,保障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风涝之后可能会发生疫情,卫生防疫部门人员要尽快进驻重灾区,消毒防疫,防止疫病传染。地委抗台救灾重点是象山,会后我带领地委精干工作组赴象山,协助象山县委领导抗台救灾工作。各县也应确定各自的重点,由各县委主持工作的同志亲临重灾地区,协助当地党委抗台救灾。目前风力还很大,我们的船只不能航行,请马司令派一艘抗风力较强的舰船,马上送我和地委工作组赶赴象山。”

  马龙说:“道善同志讲的这些抗台救灾措施可行,我完全同意。我们已经决定抽调基地熟悉地方工作的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重灾地区,协助地方开展抗台救灾,由地委统一安排。我决定派一艘千吨级扫雷舰,马上送道善同志和地委工作组去象山。”

  根据发言,张秀龙总结出目前抗台救灾工作决定:

  1.目前舟山地区处于抗台救灾非常时期,各级党委工作应以抗台救灾为中心,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搞好抗台救灾,尽快恢复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尽快恢复各项生产,使灾害损失减至最低程度。

  2.当前救灾工作首先要救人。对遇难的干部和群众要尽快安葬,召开隆重的追悼会,悼念在抗台救灾中为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而英勇献身的烈士。对台风灾害中流离失所的干部和群众要妥善安置,保障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3.组织地、县卫生防疫人员进驻重灾区,尽快医治受伤的干部和群众,开展消毒防疫,防止疫症传染。

  4.发动群众抢修被台风冲毁的海塘、碶门、水库、堰坝和房屋,目前还是台风季节,严防发生二次灾害。遭遇毁灭性灾害的村庄,要从长远着眼,从财力和物力方面支持群众重建新村庄。被台风冲坏的渔船和盐板盐仓,要抓紧修复,尽快恢复生产。

  5.财政、银行、商业和物资部门,要准备充实的资金和物资,支援抗台救灾。

  6.地委以象山为抗台救灾重点,今天就由基地派一艘千吨级扫雷舰,送王道善同志和地委工作组去象山帮助工作。

  我们已向各师、团下达了从人力和设备方面尽力支援地方抗台救灾的命令,通知各县委直接和各师联系。如果大家同意上述几点,作为今天会议的决定贯彻执行。

  马龙、王道善、江革一致表示同意,并决定尽快传达至各县委贯彻执行。风雨无阻,同舟共济!这就是当时舟山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台救灾、同守海防前线的真实写照。

  会师

  非常时刻,驰援就是信心。风狂雨骤,潮急浪高,摧不垮浙江人民战天斗地的雄心壮志!

  8月2日上午会议一结束,王道善带领张克田、朱凤友、程步升随即赶往海军码头,此时马龙将军派遣的海军舟山基地所属一艘千吨级扫雷舰已在码头等候,我们随即登上扫雷舰,舰长即刻命令起航开往象山西沪港。

  舰长对王道善说:“今天海上风力还在十一级以上,由于特强大台风影响, (下转20版)

  (紧接19版)海浪也特别大。我们舰航行到六横岛至象山港口时,海浪会更大,请首长小心啊!一旦我们舰进象山港内,就平安无事了。”王道善说:“谢谢舰长的关照!救灾如救火,象山受灾的群众正盼望各方救援啊!再大的风浪,咱们也要前进,决不退后!”舰长答道:“是”,并命令加速前进。

  果然,正如舰长所说,千吨级扫雷舰离开码头进入航道后,就大幅度地摇晃,海浪冲上了甲板。舰长命令道:“左五度,右五度,快速前进。”当军舰航行至穿山半岛和六横岛之间海峡时,外海排山倒海似的巨浪,一个接一个地涌来,千吨级的军舰犹如一叶小舟,在滚滚的浪谷中搏击前进。海浪漫过军舰甲板,浪花飞上了驾驶台。

  扫雷舰航入了象山港,不久航入西沪港。因风大浪高,我们在西沪港的北岸象山县舫前村登陆。步行二十余里至丹城,所经过的舫前、墙头、亭溪等村庄,看到村村都有墙倒屋塌的悲惨情景。当我们登上象山县城西彭姆岭,眺望象山富饶的上八万米粮仓——南庄小平原时,原来的村庄都被淹没在海水之下,同东海相联一望无际,只见抢救活人和寻找死人的农船,在海面上零落飘摇……

  王道善万分感慨地说:“灾情太严重啊,严重程度出乎我们的所料,万万想不到南庄米粮仓,怎么会变成海洋了呢?咱们赶快下山,赶快下山,直赴象山县机关大院。”接着, 我们直奔象山县委办公楼,时任象山县委副书记宋申鲁和县委办公室主任欧绪坤在家值班。看到我们后,他俩眼泪汪汪的,宋申鲁紧紧握住王道善的双手,老搭档欧绪坤紧紧握住我的双手,随后宋申鲁、欧绪坤又与朱凤友、程步升紧紧握手,我们之间的心情,犹如经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后尚活着的战士那样,亲切而无声地相互问候安慰!

  宋申鲁泣不成声地说:“王……专员啊!我们……象山遭……遭到大劫大难!”

  王道善说:“灾情之严重,我们都看到了。自8月1日20时象山县委和地委失去联系之后,舟山党政军领导同志都焦急不安啊!今天上午张秀龙军长、马龙司令赶到地专大院召开舟山军政委员会非常会议,会议认为目前舟山处于抗台救灾的非常时期,决定各级党委的工作应以抗台救灾为中心,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搞好抗台救灾工作。救灾首先是救人,尽快安葬遇难的干部和群众,尽快医治受伤的干部和群众,尽快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并决定以象山县为地委的工作重点。马司令特派千吨级的扫雷舰,冒着大风大浪将我们几个同志送过来。老宋啊!你们急需地委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尽管说,我们马上报告地委。”

  宋申鲁说:“我们派往抗台抢险第一线的543名干部中,已经知道县委宣传部长韩桂秋、民政科长李文华、卫生科长彭玉文、工业科长王庆祥和县府秘书刘连荣等都英勇牺牲,受伤的干部更多,就是活着的干部已经连续四天四夜奋战,也都精疲力尽。首先急需大量干部领导抗险救灾,接待安抚受灾群众。第二,受伤的干部和群众不计其数,急需医生和药品为他们医治,还需防疫人员到重灾区消毒防疫。第三,现有成千上万的流离失所灾民,急需衣服、棉被、蚊帐等,重灾区到处是被海水淹死的牲畜,特别急需大量蚊帐。第四,安置灾民和抢修被台风冲毁的海塘、碶门、水库和房屋,急需大量资金和物资,也需地委支持。”

  王道善说:“老宋的要求明确而具体,克田,你马上以我的名义起草电报,将象山受灾的情况和急需地委解决问题报告地委。老宋、小欧你们都连续几天几夜没休息了,今夜你们放心地休息。我和克田、凤友、步升同志就住在你们办公室为你们值班,克田对象山地熟、人熟、情况熟,有什么问题,我们几个同志会研究解决。”

  我立即起草电报,王道善审核签字后,即交县委机要员姚肇云、朱根木,以机密电报发出。

  是夜,县委办公室事务管理员(会计)董家驹为我们腾出两间办公室,安排了四个床板和四套被垫及蚊帐。今晚,我们就在此安营扎寨了!

  救灾

  风雨中直面生死考验,军民干群的心贴得更紧了、更近了。

  8月3日早晨,我们出南门走在护城河北岸的高地走访灾情。看到我们来了,群众们纷纷围拢过来, 有的说:“阿拉的田被海水淹啦,房屋和家具都被海水冲走了,现在无吃无穿无用,一家老小咋办啊!”有的伤心地说:“阿拉一家六口,阿爹、阿姆、老婆和两个小人都被海水淹死了,就剩我一人了,同志啊!帮帮阿拉找找亲人的遗体吧!”

  王道善触景生情,饱含泪水说:“同志们,乡亲们!我们是地委、专署和驻舟山陆海军首长派来的抗台救灾工作组,协助象山县委、县政府领导抗台救灾工作。我们已经看到象山受灾情况,并报告地委,地委、专署会报告省委、省政府。不久将派大批干部和卫生医务人员来象山,并调拨资金和物资给象山,全力支持你们抗台救灾。同志们,乡亲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和旧社会不同啦!有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一方受灾八方会支援,不仅舟山地区坚决支援你们,全省乃至全国也会伸出友爱之手,支援你们抗台救灾。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特大的台风灾害,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家园!”群众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8月4日上午,王道善、宋申鲁、张克田、欧绪坤、朱凤友、程步升讨论落实抗台救灾具体措施问题。

  王道善拍案定调:“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今天讨论得好。根据舟山军政委员会决定和大家的意见我归纳几条:

  1.当前各级党委工作应以抗台救灾为中心,其他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搞好抗台救灾。

  2.救灾首先救人。尽快寻找安葬遇难干部和群众,越快越好。积极医治受灾伤病干部和群众,力争不要使伤病人员再死亡。重伤病员进象山医院医治,轻伤病人员分点或巡回医治,至于设几个医疗站,由地、县卫生科讨论决定。接待安置灾民问题,实行多点和村帮村、邻帮邻以及投亲靠友的办法。分散安置的灾民和集中安置灾民,经济待遇一视同仁。

  3.如何放干南庄平原的海水和掩埋大牲畜尸体的问题,要尽快组织实施。可由地、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先赴前门涂海塘实地调查研究,提出可行的放水方案,由水利部门组织实施。掩埋大牲畜尸体,按老宋的意见,选择几条效益不大的小河,就近就地掩埋。

  4.采取土洋结合的多种办法,对淹没河中的死猪死牛死羊和死鸡死鸭死鹅进行消毒防疫,可发动群众利用石灰消毒,防疫部门利用消毒药对重灾区消毒,要力争不发生疫情。

  5.抢修被台风破坏的海塘、水库、渔船和房屋问题,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较易引发二次灾害的尽快抢修。抢修水利工程和房屋需要的资金和物资,尽快做个计划,报地委、专署统筹安排。

  6.抗台救灾的工作实行按系统和分片包干责任制。寻找遇难干部群众遗体,由县、地组织部、人事科和民政科负责,程步升同志主要抓这项工作,首先将牺牲的几十名干部遗体找到并安葬好。受灾伤病人员的医治和消毒防疫工作,由县、地卫生科负责。接待安置灾民工作,由县、地民政科和妇联负责。开闸或开海塘放水和抢修水利工程工作,由县、地水利科局负责。掩埋猪、牛、羊、狗等尸体和消毒防疫工作,由区、镇、乡政府负责,各自处理各自地区。

  就归纳这几点,老宋讲讲你的意见。”

  宋申鲁说:“王专员根据舟山军政委员会决定和大家意见,归纳的这几点很好,包括了我的意见。请克田同志和绪坤同志将这几点整理成象山县委《关于抗台救灾紧急通知》,下发各区委及县机关各部门坚决贯彻执行。”于是,我和欧绪坤拟写成中共象山县委《关于抗台救灾紧急通知》,由我的老搭档陈秀瑞打印成文,王静娟马上分发各区委、各乡支部和县机关各部门。

  会议刚结束,时任浙江省总工会舟山地区办事处主任、原象山县委副书记王化祥和夫人周联娥(时任舟山地委党校教育长、原象山县法院院长)带领地区干部和医务人员200余人到达丹城。王化祥、周联娥夫妇带领大批干部和医务人员亲临抗台救灾第一线,使象山县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受安慰,受到了很大鼓舞,增强了战胜灾害的信心。

  我们和象山县委的同志一起讨论地区200余干部和医务人员分工问题:首先按照抗台救灾的实际需要,编组成寻找遇难干部群众遗体安葬队、受灾伤病人员医治队、消毒防疫队、接待安置灾民队、抢修海塘和放水队、安全保卫和处理大牲畜尸体指导组以及救灾粮食物资和资金管理组等;然后将地区各系统干部和医务人员,编入对口抗台救灾工作队,并指定各队、组负责人,由各队、组负责人和象山县相应抗台救灾机构联系,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大爱

  台风过境,当地百姓的自救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给这方劫后的土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温暖和希望。

  8月4日上午,地委来电称:省委将于今天17时派两架飞机到象山丹城东塘山上空投食物,请准备一块15米长2米宽的白布铺在地上,并在白布四角点烧火堆,作为空投的记号。

  电文经王道善、宋申鲁阅后,我和殴绪坤即刻组织实施空投记号和接受分配空投物资。当日17点准时,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委派省政府秘书长彭瑞林乘飞机至象山县丹城上空,散发省委、省政府《致受灾人民的慰问信》,空投了六千斤馒头、面包、炒米,还在南韭山岛空投一千斤馒头。

  海军舟山基地派舰艇到南韭山岛,将被围困的群众救回了大陆。象山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受安慰,受到了极大鼓舞,增强了战胜灾害的信心。当时《浙江日报》还作了报道。

  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一方受灾八方支援,象山县的抗台救灾取得了重大进展,充分显示了新社会制度卓越成效。

  在抗台救灾中英勇牺牲的50名干部和遇难的3352名群众的遗体,绝大多数已经找到,并妥善安葬。受伤的5614名干部和群众得到及时治疗,特重伤病干部和群众转移至舟山医院和驻舟山陆、海军医院治疗。

  舟山地区运来大量粮食和衣服、棉被、蚊帐等物品,使因灾流离失所的14000余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做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没有发生逃灾避难现象。省、地、县防疫人员组成的防疫队对重灾区反复消毒防疫,这次特大台风灾害后,没有发生疫情。

  省、地、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排涝抢险队,利用省、地调拨给象山的24台中型抽水机,很快将南庄平原的海水污水排出。由于门前涂第一道海塘毁损严重,失去防御海潮的功能,正组织群众抢修第二道海塘,以防发生二次灾害。农村和城镇群众的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各项生产也在逐步恢复之中。

  所有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有的群众说:“阿拉遭受特大台风灾害,是共产党领导八方支援阿拉,有吃有穿有住,伤病及时得到免费治疗。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不久,在杭州参加中共浙江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的象山县委书记房家书等领导干部返回象山,接手了抗台救灾的领导工作,抗台救灾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于是,王道善、张克田、朱凤友、程步升带着满身被毒苍蝇、毒蚊子叮咬的伤疤和满脸紫药水涂抹的伤疤返回定海。

  事实证明,再强的台风也压不垮浙江人民!

  经验

  “八一”台风所造成的灾害非常严重,教训也极为深刻,很值得我们亲历者深刻反思。

  台风灾害中伤亡了那么多的优秀干部和勤劳群众,当然主要是台风灾害严重。当时大家对台风自然灾害的客观规律认识不够,一味的强调抗台也是原因之一。实际上这样严重的台风自然灾害,人们是不可能抗击的;人可以认识自然和把握自然,但人无法超越自然和抗拒自然。

  经过多年的实践,各级党委、政府总结了抗台救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步认识到对于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应侧重于预防,平时调动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强海塘、堰坝、碶门等抗击台风设施的建设。当强大台风袭来时,能抗者,则抗之;不能抗者,则避之,撤离易受台风中心侵袭的危险地带人民群众,等等。之后,虽然台风照样每年发生,照样登陆,有不少也是强台风,也造成灾害,但再也没有发生类似1956年“八一”台风那样严重的人员伤亡。这是血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

  “八一”台风过去50年后, 2006年在当年风暴潮最为肆虐的地方——南庄平原上树立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示永远铭记。而今,这里已是一片繁华,从金沙碧海的松兰山度假区经过郁郁葱葱的田野进入万家灯火的丹城,沿途如此宁谧、祥和、美丽。

  60年,沧海一粟。在“八一”台风六十周年之际,我谨以本文深切缅怀在抗击“八一大台风”中英勇牺牲的老乡老战友韩桂秋、彭玉文、李文华、刘连荣同志和其他46名战友!你们的壮烈献身精神,为今天的国强民富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我们健在的同志永远怀念你们,象山人民永远铭记你们!

  沧海横流,英雄万古!

  写于2016年6月

  (作者简介:张克田,原名张可田,山东省博兴县人,1930年8月出生。1947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随军南下,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象山县委秘书,舟山专署办公室副主任,中共舟山县委办公室主任,中共舟山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共浙江省委舟山社教工作团党委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共舟山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舟山地区对外贸易局局长,舟山地区经济研究室主任,香港隆源贸易公司(香港华润集团与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合资)董事、副总经理、总经理,浙江世界贸易中心首届董事会董事等职务。)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海 魂 2016-07-29 浙江日报2016-07-2900006 2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