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视点

阿秋姨,一句承诺守护社区26年

  阿秋姨其实快70岁了。在社区里,男女老幼瞅见她,都亲切地喊声阿秋姨。多年前,阿秋姨其实可以选择去国外定居,陪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可她却选择执意留在社区。“社区需要我,所以我留下”,就是这份口头承诺,让她在社区一干就是26年。

  阿秋姨就是温州市鹿城区洪殿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筱秋。26年来,她一头扎进社区,就再没有离开。她别出心裁地将“科普”作为社区工作的一大特色,把总面积为0.4平方公里的老旧社区,打造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7月24日一大早,临街的小商贩们“刷”地拉起店面。此时,阿秋姨已经骑着那辆破旧的小自行车在社区内转悠了一圈。这里的大小事,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这样一位“知心阿姨”,做起“科普”来,26年如一日。白色方框老花镜、一头短发,身上穿着朴素的白衬衫黑裙子,将自行车停靠在社区科普活动室一旁后,阿秋姨边快速上楼梯边用手机微信语音指导工作,给人第一印象有点“潮”,干练十足,说起话来嘴角上扬,双手在空中比划着,“社区科普是门大学问,马虎不得”。

  小小的活动室,将人们带进了一个虫鱼鸟叫、科技十足的世界,还未缓过神儿来,就已经被这里的“科普”深深吸引。这里约有180平方米,藏书有1万多册,书架一旁的桌子上,由社区孩子用废旧瓶盖做成的象棋、塑料板制成的可行走小车排成一列,墙上LED灯上闪烁着“生活处处有科学,用心处处皆可学”等标识。往里走,积雪草、曼出卷柏、灰竹胸鸡、棕背伯劳、粟头蜂虎、红嘴相思鸟等珍稀动植物标本陈列其中,不乏蚊、蝇、蚕、菜粉蝶、贝壳等日常动植物标本及画册,2000多类标本让人直观了解动植物的神奇奥秘,将人与自然拉得更近了。

  当我还沉浸在飞禽走兽、红花绿叶间时,来自周边社区学校的150多名学生陆陆续续来到这里,一场“寻身边科学共圆科普梦”的活动马上开始。挤满了孩子的活动室内,工作人员带来的会走路的硬币、跳跃的纸杯、温暖的帽子、神奇的水果片等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瞪圆了眼睛,张大嘴巴直呼“神奇”,VR眼镜等体验项目让小朋友“嗨”地尖叫起来。

  跟着阿秋姨走在社区里,楼宇之间,随处可见科普小知识。科普宣传牌、植物园内的科普名片、小广场上摆放的日晷等天文与航天知识、运动广场上张贴的人类文明十大发现以及温州本土文化名人墙、几十尊国内外名人雕塑,连学校外围的栏杆之间狭窄的墙壁上都被设计了名人名言,整个社区显得科技范儿十足。

  洪殿社区坐落在老城区,人口相对密集,周边商贸发达,如何在这样一个老小区内打造科普乐园呢?阿秋姨想到了社区人才资源。洪殿社区是温州有名的“高级社区”,居住着当年温州师院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和科研人员。

  “这是社区难得的人才资源,把他们发动起来做科普,简直再适合不过了”,于是阿秋姨迅速行动,从大学教授中挖掘资源。依托各院校老师的师资力量,阿秋姨的科普工作逐渐打开“僵局”。在1997年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社区科普协会分会和社区植物园,并依托各院校老师的师资力量,持续组织面向广大群众、青少年、老年人和妇女的科普知识教育和学习培训活动,连续十年举办科普节,真正让社区实现“身边有科技,科技进万家”。

  阿秋姨搞科普,不落俗套。她在温州市率先发行了“社区科普”刊物,《洪殿社区植物园植物彩色图谱》《洪殿社区生物科普读物》等书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动植物科普知识,在居民的常用信箱或社区活跃地方,阿秋姨发起的“洪殿科普”简报随处可见,定期刊登洪殿科普活动的各类资讯及新闻。此外,阿秋姨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组建了“科普洪殿”微信公众号,圈了不少年轻“忠粉”,让洪殿科普潮味儿十足。

  在洪殿社区,科普从写在墙上,送进住户,到逐渐将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低碳生活、节约用水、防灾减灾等科普知识演化为自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小小的洪殿社区,在科普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先后被评为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还荣获了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称号、全国职工书屋、全国青少年法律学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早上五时半,当整个社区沉浸在一片寂静时,阿秋姨就已经起来;傍晚,当人们吃过晚饭在社区科普园内溜达时,阿秋姨才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回家;当每次科普活动来临,搬桌椅、做横幅、宣传动员,阿秋姨从未缺席;当别人炫耀着财富,阿秋姨却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背着漆皮都已掉了的黑包……看着她推着破旧的小自行车,消失在繁华的街区,科普的价值,与她饱满充实的生命一样,美好而充满希望。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视点 00018 阿秋姨,一句承诺守护社区26年 2016-07-29 1801111 2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