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专家论道全国书博会影视高峰论坛

没有好的文学,就没有伟大的电影

  “谍战剧是近年来国内最大的IP(知识产权)作品,这是一种中国现象。”7月28日下午,第26届全国书博会的重量级活动“图书IP对话影视”高峰论坛在包头举行,浙江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麦家作为重要嘉宾发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到场聆听。然而,说这话时,他的语气中没有自豪,更多是一种无奈。

  文学与电影是亲人关系

  一个背景是,“票房定破600亿元”成为2016年最大的文化期待。而最新数据显示,7月烂片扎堆,票房5年来首次同比大跌。在这种背景下,图书作为国内电影产业最大的“内容提供商”,有着重要的现实思考意义。

  在中国作家中,麦家或许是图书IP离影视最近的作家。麦家说,自己的5部长篇小说都被改编成影视,有的被多次翻拍,有的被拍成榜样引领类型剧风潮,因此收了很多“名和利”。但是,“影视塑造了我,也毁灭了我。没有一个作家能在镁光灯下写出好的作品。”

  在麦家看来,图书走向IP,一方面接近资本,另一方面却又远离了艺术。IP电影诞生于2013年,2014年达到高潮。他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去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中,36%来自IP电影,但对这些电影观众似乎并不买账——7分以上占20%,5分以下占48%,“高票房,低评价,这样的现象值得电影从业人员思考。”

  “我们要读书,提升阅读力,让严肃文学成为IP,电影才能兴盛。”麦家认为,文学和电影从来都是亲人关系,上世纪国内好的电影很多都是来自纯文学,“即便是在好莱坞,去年上榜奥斯卡的11部作品中,有7部来自默默无闻的纯文学作品。”

  “就目前来看,中国电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先有好的小说,才有好的电影。”中影股份公司总经理、导演江平十分赞同麦家的观点。他说,以徐克导演的影片《智取威虎山》为例,其故事内核来自小说《林海雪原》,在糅合了后来的电影翻拍、京剧创作的基础上,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新版影片的畅销积累了良好的艺术基础和观众基础。为此,自2010年起,中影大量购买了上百部图书小说版权,并拍摄出《杜拉拉升职记》等高人气影视剧,获得巨大市场收益。同时,中影也对23部同名影片以连环画出版,增加其关注度。

  文学与IP有巨大鸿沟

  图书,影视,IP或许就是三个不同维度上的话题。在阿里音乐董事长高晓松看来,IP是一个文学作品通过发表后能进行常规化运作的内容。他认为,IP是一种情怀,一种成长经历,最想与世界分享的一种态度。而最好的电影,最好的文学,都与IP无关,“就好比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只可能属于文学。”

  “IP影视创作就是根据网络小说点击量而来。”《激情燃烧的岁月》编剧石钟山进一步通俗地解释了这一名词。一个显而易见的对比是,网络写手的创作速度是以每天上万字更新,而纯文学作家麦家的速度是,“上午写千字,下午删五百。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

  文化学者、编剧梁振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IP影视侧重于轻趣味,不止于文学领域,更像是一种社会关注度的产业开发,“从这个层面而言,传统文学与IP之间有巨大的鸿沟。麦家的作品只是一个奇迹性的例外。”

  认清是什么,与需要做点什么,对于文化人而言,二者是统一的。一个获得共识的观点,来自于《收获》杂志社社长、主编程永新:一个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东西,还需要一些“定海神针”的东西,不是简单的IP能代表的。

  讲座结束时,一位现场听众向麦家提问,您为什么要在杭州西溪边上开一家免费书店?麦家说:“我希望提供一个阅读场所,让更多的人都能来阅读。没有好的文学和读者,就没有伟大的电影。”

  (本报包头7月28日电)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没有好的文学,就没有伟大的电影 2016-07-29 1806251 2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