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省委、省政府出台“浙江人才新政”,既是我省在新常态下人才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更是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来释放人才活力的新蓝本;既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贯彻落实,更是在系统盘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痼疾下作出的有效回应,这不能不让我们为之拍手叫好点赞。

  聚焦目标。新政紧紧围绕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这一目标,通过制度供给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任何政策都有目标指向性,引才聚才是为了用才。经济新常态下的我国及浙江发展,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来推动和实现新增长。浙江人才新政构建的五大机制不是零散碎片化的政策,所有措施都是紧紧围绕激发人才活力,围绕人才创业创新活动的需求和各类要素供给,强调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改革是手段,其目标是营造制度化的最优人才生态环境。

  定位清晰。新政紧紧围绕“放权和松绑”构建措施体系,真正体现了“让市场的归市场”。新政坚持市场导向,围绕着现有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中的难点和堵点,提出了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对策,着力破除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现有的一些捆绑住人才手脚的制度性枷锁。比如受诟病很多的人才单维评价问题,新政改革了职称评审前置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同时将专利创造、标准制订及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指标同等对待。

  而在人才激励上,新政提出了“一个增加四个不纳入”的绩效工资总额突破条款,强调让有科研实绩者名利双收、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让创新贡献者获益。此外,新政强调了无论在人才招引、评价还是激励使用上的主体作用和市场模式,比如服务外包、自主评价、分类管理等等,让企业为企业服务,让专业人才为人才服务。

  力度空前。新政充分发挥政府的撬动性作用,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有效服务和保障。放权的同时,如何定位好政府的作用,新政提出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概念,强调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新政虽然突出市场主体,强调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但并不是政府放手了、政府的作用就弱化了。相反,政府的作用是松绑、是让利、是奖补、是财政撬动性投入、是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平台。

  新政强调转变政府的人才管理为服务导向,实施创新要素的供给侧改革,通过人才服务例会、人才分类目录、公共租赁房、国际化教育和医疗、科技交易大市场、科技公共服务联盟、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等工作,构建政府对人才创业创新的服务体系。

  新政强调政府投入应发挥撬动作用,比如鼓励市县财政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风险投资加入科技创新领域;建立人才服务银行,鼓励金融资本与人才的对接;通过发放创新券、创业券来鼓励创新要素的互融互通。此外,政府的着力点,不是以资金为主,而是利用市场手段和社会手段,比如新政鼓励企业作为引才主体实施引才,政府的激励举措是允许企业的引才成本可作为税前成本扣除。

  当然,浙江人才新政的效力发挥还有赖于政策的快速落地,在政策落地过程中浙江省尚需持续努力。一要加大开放视阈,突破国际人才使用的理念与手段,充分利用在华留学生人才;二要切实放权赋能,调动市场和用人主体在微观人才管理制度创新上的能动性;三要加快推进人才新政的细则化和政策落地,做好新政与现有法律之间的对接,以及新政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和协调,避免政策相互冲突;四要在党管人才背景下尽快推进人才工作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的厘清。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2016-07-28 1801426 2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